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萬農機手“持證上崗”

  • 發佈時間:2015-12-17 04:36: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4年,江蘇省農業機械化水準已達70%,標誌著該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實現了由中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的跨越,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的物質支撐。農業現代化包含物質現代化,更是人的現代化,據統計,2014年,江蘇省農機手的平均年齡已經達50歲左右,與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農機操作人員平均年齡接近,老齡化現象日益突出。這些“老人”機手能否承擔起農機化的重擔,日前,筆者就“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在江蘇進行了調查,發現了一些新的氣象。

  “老革命”學解新問題

  在洪澤縣三河鎮萬畝優質稻米基地邊,筆者見到了洪澤縣祥發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梁加祥。雖然已經62歲,但老梁仍然健康有活力。老梁是怎麼從農業機械化的“門外漢”變成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帶頭人”的?老梁説,2006年,自己聯合鄰村幾位有農業機械的農戶,購買了8台手扶式插秧機,成立了洪澤縣三河鎮農機服務隊,專門為洪澤江蘇油田農場提供機械育插秧服務。2012年,掛牌為祥發農機合作社流轉承包了農民土地4500畝進行自主經營,現在,合作社流轉土地已經超過了15000畝,對農作物種植實行“六個統一”作業,即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機耕、統一播插、統一植保、統一機收。

  老梁笑著道,“老革命“盡遇新問題,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省市縣的農機農業部門經常組織培訓,一有時間就參加,從學育秧、插秧、開拖拉機,到管理,到網上賣糧,不懂就學,人家80歲還學做吹鼓手呢!

  不懂就學,這些“老黃牛”正是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進而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推動了農業現代化不斷向前邁進。

  幾代人都要當農民

  常州溧陽市芳伢農機合作社的湯芳伢在機械方面是個老把式了。從1993年開始,他包種了77畝生産隊和社員拋荒的農田,開始了他的“以農興家”之夢。老湯説,現在手裏有機械,自己種個千兒八百畝沒有問題,但是規模再大可不成了,他牽頭的合作社有5000畝地,還要為周邊種糧農戶開展農機“翻田、育秧、插秧”一條龍服務面積6000多畝,靠自己的老經驗有點力不從心了。

  為提高管理水準,幾年前,湯芳伢將大專畢業的女婿也拉了進來跟著自己學種田。與老湯不同,女婿以前連麥子和韭菜都分不清楚,可年輕人接受能力強,半年時間,插秧機、收割機、拖拉機三大件開得比老湯還溜。還會電腦,將要幹的地塊資訊輸進電腦,用什麼子軟體,哪天干什麼活,哪天用肥施藥,門兒清!

  在女婿的強烈建議下,老湯還興建了烘乾房,購置了4台烘乾機,談起這話老湯高興得合不攏嘴:“今年夏收正逢陰雨,要不是有這玩意,還不知道怎麼辦呢!還是年輕人厲害!這不,他現在又註冊了牌子,要將糧食放在網上賣呢!誰説農業沒前途啊,我希望小外孫以後也做個農民,幾代人都要當農民!”

  婦女能頂“半邊天”

  在宿遷市宿豫區秀麗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30歲出頭的盧秀麗説,水稻插秧最累人,一天插下來腰都直不起來。10年前,她和姐妹一起出去打工,第一次看到插秧機,知道了種水稻也可以用機械,馬上決定回來種田,辦起了農機服務合作社。發展到現在,目前全社已擁有大型拖拉機、收割機、高速插秧機、植保機、播種機等各種農業機械178台(套),擁有農機庫房3000平方米,並建設了1600平方米的糧庫和3000平方米的水泥場地。誰説女子不如男,就光她們一個合作社,每人平均産量就超過5萬公斤。“規模效益上來了,成本下去了,這樣我們國家的農業才有出路。”她説。

  為充分發揮新型職業農機手的輻射帶動作用,江蘇省農機局近年來繼續加大對新型農機人才隊伍建設的持續推進力度,2012年,省農機局與省財政廳共同研究出臺了農機行業職業技能獲證獎補政策,規定對經鑒定合格、獲得農機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證書》的從業人員,按照初、中、高級工分別獎勵600元/人、1000元/人、1200元/人的標準進行獎勵補助。

  “我省將新型職業農機手培訓工作納入‘十二五’和‘十三五’農機化發展規劃中,制定並實施了‘361’人才計劃,開展陽光工程農機培訓和獲證獎補工作,有計劃、分層次、多渠道開展農機化人才培養。”江蘇省農機局副局長王翠章説,“‘十二五’以來,全省共有超過10萬名通過職業技能鑒定的農機手享受了獎補政策,通過開展基層農機人員培訓和考核,培訓農機推廣、安全監理、師資等基層農機人員達1.8萬多人次,通過新型職業農機手技術能力免費培訓的農機手超過5萬人次。這些技能和管理人才,正是江蘇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的希望所在。”周樂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