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內需難在哪
- 發佈時間:2015-12-16 05:59:2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對我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來説,拉動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力量仍然是國內需求,這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今年以來,中央就擴大內需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內需潛力正在逐漸釋放。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擴大內需仍面臨諸多困難。本期“大家談”我們約請了部分經濟界、企業界人士,就下一步如何擴大內需、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出對策。
需求不足是表像 供需錯配是實質
記者:需求不足是當前的表像,供需錯配才是實質。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和服務。如何從供給側改革入手擴大需求?
張曉晶:供給能力不足是抑制當前消費進一步提高的重要原因。隨著經濟總量以及每人平均收入的提升,居民消費水準也在提升。與此同時,相關的供給卻跟不上。這體現在,一方面,當前我國居民的中高端消費需求中的很大一部分是通過購買海外産品來得到滿足的。未來五年要進一步鼓勵我國企業調整産品供給結構,加大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推出更多適應國內消費者需求、符合品質安全標準的中高端産品,使得中國企業能夠逐步在中高端消費市場形成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消費升級的一個明顯標誌是,居民服務消費佔比迅速上升。而國內服務業發展卻較為滯後。因此,要進一步在科教文衛行業和金融、電信等高端服務業打破壟斷,鼓勵競爭,增加有效供給,從而加快推動服務消費的健康發展。
潘向東:供給側改革拉動需求主要有三個途徑。對於供給不足的産業和領域,如醫療、教育和環保産業,應加大開放力度,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從而帶動第三産業投資需求和對相應服務的消費需求。對於供給過剩的行業,通過發展資本市場帶動、促進企業兼併重組、優勝劣汰、加快化解過剩産能。對於關係國家未來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如新能源、新材料、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等,要加大國家持續投入力度,帶動相關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技術轉化。
劉明忠:近年來,持續不斷的經濟危機,給我們以冶金鑄造、輕工紡織、機械裝備等製造業為主的企業帶來巨大生存壓力。我們深感不能靠閉門造車,必須紮根市場,瞄準市場需求,創新産品和産業方向。我們選擇“大廠不願幹、小廠幹不了”的“離心球墨鑄鐵管”這一有市場需求的産品進行技術攻關,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和市場壟斷,30%的鑄管産品已經銷售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産銷量位居世界第一。“供給側”改革的實質就是“市場化取向”的改革。
記者:消費是擴大內需的基石。當前有效需求不足,存在不敢消費或不願消費現象。怎麼看這個問題,如何解決?
張曉晶:收入與消費是兩個密切相關卻又相互獨立的領域,增加居民收入只解決居民的消費能力問題,並不能解決居民的消費意願問題;在給定收入增長的前提之後,設法提高消費傾向才是提高居民消費率的關鍵所在。轉型時期的各項制度不完備,不確定性較大,導致居民不敢和不願消費。特別是人們在住房、醫療、衛生、教育、養老等方面的預期支出壓力較大,導致預防性儲蓄增加。隨著這方面改革力度加大,社會安全網逐步建立起來,減少未來不確定性,將有利於促進居民消費。
潘向東:當前消費需求不足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醫療、養老等保險制度還不完善,特別是進城打工的農民們,由於戶籍原因,在子女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方面的負擔都比較重,抑制了他們消費。二是當前企業盈利增長明顯放緩,職工預期收入不樂觀,抑制了當前的消費傾向。三是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行業的供給不足抑制了相關消費。要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改革。首先,完善醫療、養老保險制度,擴大保險覆蓋範圍,放開戶籍管理,完善廉租房制度,促進農民工向城市人群轉變。在這個基礎上,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速,以防就業出現大的風險,並盡可能降低資金成本,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發展消費金融,鼓勵提前消費。然後就是放開供給短缺的服務業,滿足消費需求。
劉明忠:必須向改革要動力。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政策文件,關鍵在於落實。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潛能,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鬆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
擴內需並非不要投資,關鍵要激發市場力量
記者:擴大投資是擴大需求的重要動力,怎麼看待投資對擴大內需的作用,如何更好發揮投資的力量?
張曉晶:就中長期增長而言,基礎設施投資非常重要。它不僅在短期內能夠提振需求,增加産出,更可以在長期內提高生産能力與創新能力,以及提升人力資本。一是要擴大教育、醫療、養老、文化創意等領域的社會基礎設施投資。在這些領域的投資有利於增加人力資本存量、提高人力資本品質,從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二是要擴大與企業創新和産業競爭力提升有關的投資。有利於生産能力與創新能力建設。在短期內,投資是擴大內需、穩定經濟的主導力量;但在中長期內,投資則會形成生産能力,影響供給面。因此,未來的投資如能投向提升企業技術水準、提高供給效率的領域,將有利於增強中國企業的競爭能力。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常常將加速折舊作為走出危機的強力措施來採用,藉以提高投資率,進而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國際競爭能力。這一做法勢必加快設備投資的現金回流,更有利於企業的固定資産更新改造,值得中國借鑒。
潘向東:要避免低效投資,必須要在公開透明的政府預算制度下打造地方政府投融資新體制,厘清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加強監管和風險評估。現階段過渡期,可探索通過PPP模式,發揮政府部門在地區公共産品和服務供給的統籌規劃功能,同時發揮社會資本的專業投資能力對項目進行篩選、風控和運營。未來的城鎮化不僅是單純的大規模基建,人的城鎮化與物的城鎮化相互促進才能夠形成供給和需求的良性迴圈,避免無效投資。這就要求在穩投資的同時,加快行業準入制度改革、降低民間融資成本、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等,使投資能夠立刻對民生、對經濟社會産生效益。
劉明忠:健康、養老、文化創意等領域的投資老百姓歡迎,市場很需要。關鍵是要激發市場的投資熱情。我們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際華集團股份公司與義大利運營團隊合作,開創了集室內跳傘、沖浪、滑雪、攀岩等極限運動、購物休閒娛樂、酒店餐飲等多樣化服務於一體的新型商業業態,就是順應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大趨勢、滿足消費升級需求。
記者:房地産領域的投資過去對經濟的拉動效應明顯。當前,大多數城市面臨房地産庫存高企的狀況。如何看待當前形勢下房地産市場的地位和作用?如何進一步化解房地産庫存,穩定住房消費?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張曉晶:短期來説,不宜對房地産市場採取明顯的刺激政策。但是,我們強烈建議清理近年來的各種規制,把那些不合時宜及自相矛盾的清除,還市場以本來面目。長期來説,需要加快進行房地産市場的頂層設計。我國房地産市場雖已有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但還缺乏與國民經濟體系相契合的總體設計。包括“居者有其屋”戰略中,究竟主要依靠買房還是租房來滿足人們的住房需求、住房市場與土地市場的關係問題、住房市場與城市化的關係問題、房地産市場開發主體問題、政府在房地産市場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房地産金融體系問題、支援和規範房地産市場發展的財稅政策問題等。在總體思路不清晰的情況下,如果在局部上政策過猛過頻,常會引發更多不穩定因素。因此,首先要搞好頂層設計,然後穩步去庫存,是促進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穩定住房消費的重要前提。
潘向東: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一大影響因素就是房地産相關投資消費的放緩。目前我國正處於城鎮化中期,房地産市場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然相當重要。現在隨著泡沫逐漸消化,調控機制也將朝著更加市場化的方向改革。要化解當前房地産過高的庫存,穩定住房消費,必須活躍三四線城市的住房市場。過去房地産市場一直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是投機需求過多,另一方面是中低收入人群的自住和改善性需求並未得到很好的滿足。因而政策上可以通過稅收優惠、貼息貸款等手段來鼓勵三四線城市購房,結合戶籍制度改革,促進人的城鎮化。同時,建議為減少投機性需求,對多套房購買者實行較高稅率。
活力來自創新創業,來自深化改革
記者:擴大內需要激發各種力量和創造性。創新創業和“網際網路+”都是擴大內需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但目前也面臨掃除各種障礙的難題。怎樣更好地發揮創新創業的作用?
張曉晶:在發達國家致力於推動“再工業化”、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之中的背景下,中國企業需要在産品、技術、組織等各個層面持續不斷地實施創新活動,並加快應用先進技術,實現工業化與資訊化的融合,從而提升各行各業的競爭力。要抓住這一輪機遇,掃除各種體制機制障礙。
潘向東:要鼓勵大眾創業創新,首先要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融資成本,這就要發揮資本市場分散風險和積聚資本的作用。其次,政府也要從政策上予以呵護和鼓勵,包括減稅、減費、降低創業門檻、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效率和品質。甚至可以牽頭建立創業投資基金,加強對新興領域的創業創新投資,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等。而在資訊時代,“網際網路+”是改造傳統行業、提升採購、生産、銷售、管理、社交方面的效率、促進産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其對內需的促進作用,具體包括加快寬頻網路、電子基礎産業、智慧城市等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智慧終端産品的創新發展,以及軟體業支撐服務水準的提升等。電子商務給農村帶來的機會也有望成為增長亮點。
劉明忠:沒有創新就沒有需求。我們從剛成立時的一個虧損企業,到2012年進入世界500強,排名連續四年持續攀升,現位居第344位,靠的就是持續不斷創新。創新的實質是要真正把市場精神融入企業內核。我們圍繞市場創新技術打破國際壟斷,不斷拓展産品的市場空間;我們圍繞市場創新管理,通過“內部模擬法人運作機制”讓企業裏的每一個“細胞”都能感受到市場變化,最大程度地降本增效;我們創新市場,不斷拓展産業新領域,目前,除了産品創新我們也在進行産業創新,“應急救援”這一國家扶持的戰略新興産業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發展新方向,並取得了實效。擴大內需,創新無止境。企業的機遇不是沒有,但要識別、要抓住。障礙永遠存在,但要想方設法首先從自身改革中獲得動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