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供給側發力讓“浙江製造”變“浙江智造”

  • 發佈時間:2015-12-16 03:35:13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聚集製造業轉型的“三吳相對論”論壇昨在杭舉行

  從供給側發力

  讓“浙江製造”變“浙江智造”

  □本報記者 洪慧敏 文/攝

  公眾關注的“日本馬桶蓋”話題不斷,昨天它又促成了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亮、《二十一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吳伯凡,這三位“大咖”相聚“三吳相對論”論壇,共同開啟一場圍繞中國製造業轉型的特別對話。

  當下,中國製造業出現了“尷尬”的一幕:一方面,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有購物衝動的消費者,去年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被中國人買走;另一方面,皮鞋、汽車、馬桶蓋、口紅等各種商品,中國製造業産出堪稱全球第一,但不少製造企業卻陷入産能過剩的煩惱中。

  癥結何在?“供需的不匹配不平衡”、“龐大的中産階層市場的成熟和供給端的不足”……三位“吳先生”在昨天的論壇上進行了深入的剖析。

  在吳曉波看來,供給側理論落實到浙江製造企業,就是“企業無論做何種産品,都要讓其技術能力做到行業的前三名。第四名就會很累,第四名以下就是過剩的産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樣本企業

  2015年,“日本馬桶蓋”突然成了個熱門詞。大批中國遊客跨海去日本“瘋搶”馬桶蓋,一度導致日本本土賣斷貨。

  吳曉波也是跨境“瘋搶”大軍中的一員,“背回了兩個日本馬桶蓋”。有感而發,吳曉波在飛機上寫下了後來引發全民大討論的《去日本買只馬桶蓋》。不久後,吳曉波跟其他人一樣意外地發現,大家“瘋搶”的“日本馬桶蓋”,其實是在中國杭州生産的。

  《去日本買只馬桶蓋》,讓杭州人吳亮和他掌管的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頓時出現了媒體聚焦的“鎂光燈下”。很快,吳亮驚喜地發現,“馬桶蓋在中國國內一下子賣掉了約30萬隻”。

  吳亮在昨天的“三吳相對論”上當眾致謝吳曉波,“銷量的激增要感謝吳曉波老師寫的那篇文章。”

  如今,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被大眾公認為注重“供給側”的企業典型之一。昨天上午,記者現場參觀了位於下沙的這家企業。

  如果生産結束髮現多出一顆螺絲釘

  就得重新翻箱檢查

  加熱器、噴嘴、便座等前端準備,本體組裝……6條馬桶蓋的生産線有條不紊地開動著,年輕員工們在認真地裝配,他們大多是高中畢業,來自湖北、安徽等地。“員工進廠後都要培訓過。”管理生産線的雷課長對記者説,馬桶蓋的零配件大部分是從中國採購來的,“我們的員工前後大約花費20多分鐘,一台馬桶蓋就能組裝完畢等待上市”。

  在這家公司的員工中,管理人員佔了大約50%,研發投入則佔了每年銷售額的近10%。吳亮告訴記者,“我們在産品研發上持續保持高比例投入,踏踏實實地培養人才、研發産品,管控好産品品質。根據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地推出新産品。同時也帶動了我們的供應商一起把‘品質’兩個字落到實處。我們堅信,對於廠商來説,哪怕是萬分之一的不良品,到了消費者手裏就是百分之一百的不良。”

  抓生産、産品的品質,這家企業到底嚴格到了什麼程度?吳亮舉了一個例子:如果生産結束以後發現多出一顆螺絲釘,即使當天生産的産品已經抽檢合格並裝箱,集裝箱要走了,“我們肯定還是要卸下來重新開箱檢查,直到找出問題,否則到客戶手裏肯定變成不良品”。

  在這家公司,若發現有品質問題,就連一名小小的班組長都有權利停線。“停完以後找出問題的根源,找出解決的辦法,才能夠重開我們的生産線。”吳亮説。

  這種對“供給側”的緊抓不懈,保證了馬桶蓋的高品質,並促使它給公司帶來財富。吳亮説,去年馬桶蓋的生産總量約77萬台,今年預計達到100萬台,“去年我們銷售額約1.1億元。”

  據介紹,松下馬桶蓋未來還將像電子秤一樣,能測量出如廁者的重量、水分、脂肪和綜合健康指數等。如果用戶高興,還可以把自己每天的健康數據上傳至雲端儲存,在求醫問診時作為醫生診斷的參考。而且,用戶還可以通過移動端健康APP,上傳數據,讓醫生進行遠端會診治療。

  “三吳”觀點

  昨天中午,吳曉波也特地趕到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廠區。在參觀了馬桶蓋生産線後,吳曉波感慨道,中國有1-2億的中等收入階層消費者,他們消費時追求性能比。也就是説,“馬桶蓋貴一些或便宜一些,他們不在乎,只要求性能和品質。”

  未來,這些人群對中國的“供給側改革”將可能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吳曉波認為,“中等收入者和普通消費者最大的區別是,中産階層消費者是理性消費者,他們願意為性能買單,他們更願意花時間去了解這些商品。這是中國製造業的福音。”

  “未來5年內,多數企業可能會遇到困難”

  “未來5年內,很多企業可能會遇到挑戰甚至被淘汰,剩下的將是那些完成轉型和完成升級的企業。”吳曉波在昨天舉行的“三吳相對論”論壇上稱,“這一輪淘汰會非常殘酷。但是我認為對中國製造,對中國的産業經濟是非常有必要的。”

  那麼,企業如何擺脫被淘汰的命運?吳曉波提出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觀點。何為“三大紀律”?在吳曉波的語境裏,這就是經濟界“有三條是未來企業轉型的鐵律”。

  這三條企業轉型鐵律,簡單歸結為“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人”、 “網際網路+不是一場行銷革命,而是一場生態革命”、“沒有技術升級的網際網路轉型是一次死亡之旅”。

  吳曉波語境中所謂的“八項注意”,是指企業在轉型升級中需要考慮和注意的8個問題,包括“原有的核心競爭能力是否已經喪失”、“原有的産業生態鏈有沒有被破壞”、“消費者結構出現了圈層化的衍變”等。

  傳統企業搞“網際網路+”莫入“銷售額陷阱”

  吳曉波特別指出,當下一些傳統企業在進行“網際網路+”轉型時常遇到“誤區”——“(企業)明年要在網上銷售20%,網店銷售兩個億;後年網店銷售4個億,大後年8個億,(企業家以為這樣)就完成網際網路轉型了。如果你這樣做,那麼笑得最開心的就是這個人。”

  這個人是誰?吳曉波背後大螢幕上,出現了一張馬雲在阿里巴巴赴美國上市之時的照片。

  “因為你要在(電商平臺)買競價拍賣、直通車、關健詞,人家‘光棍節’的時候實際上敲鑼打鼓是由你買單的!一年做下來你會發現網上的成本比線下還要高。未來幾年企業轉型,企業家要知道一個道理,真正的‘網際網路+’並不是一場銷售革命,而是首先得完成企業內部的要素變革。”

  吳曉波一席話,讓參加論壇的一些中小企業主頻頻點頭。

  “把企業的經營主權交給‘80後’”

  “把企業的經營主權交給‘80後’。”吳曉波説,“我認為面對未來的轉型升級,企業中高管團隊‘80後’的比例低於30%,你就是一個非常老的企業,這個企業此時第一個需要被幹掉的是你自己,中高管團隊‘80後’的比例必須高於80%,這仗才有得打。”

  企業所服務的人群,則要適應其所“定位”的消費者圈層。“我們未來的商品和服務的提供者,其實是不需要為全國人民服務的。作為全國人民這個統一市場已經不存在了,存在的是我做了一個馬桶蓋、電飯煲、西裝,我只要找得到在審美和價值觀的意義上,喜歡我的那波人就可以了,他可能是5000萬人,100萬人,10萬人,然後永久地為他們服務就可以了!”

  雖然吳曉波預言很多企業要面臨淘汰,但是他對企業未來轉型升級仍是非常有信心。

  吳亮對中國製造業未來同樣有著信心。他告訴記者,中國的一些製造企業為何沒有生産出跟日本那樣的高品質産品,癥結在於“沒有工匠極致精神,也沒有加強管理”。但是,“日本企業的這些成功模式都可以複製到中國其他企業,只看你有沒有決心。”

  ■相關新聞

  省科技廳廳長關注“三吳相對論”:

  從供給端發力,打響中國製造、浙江製造品牌

  浙報傳媒和松下電化共同舉辦的“三吳相對論”論壇,也引起了省科技廳廳長周國輝的關注。就在“三吳相對論”論壇舉行的前一天,周國輝在其公眾號上發表《杭産松下馬桶蓋的真相》一文。

  “對松下智慧馬桶蓋的‘爆買’不必大驚小怪,它恰恰説明,所謂的産能過剩,其實是種假像,源於結構性不對稱,既存在結構性的過剩,也存在結構性的短缺。像智慧馬桶蓋,對正在走向全面小康的中國來説,具有潛在的巨大市場。松下用事實告訴了我們這一道理。應當從供給端發力,堅持技術創新,推進品質管理,保證産品品質,保護智慧財産權,打響中國製造和浙江製造品牌。”

  周國輝在文中分析,“中國研發、製造的水準已經今非昔比,我們包括廣大消費者應當對中國産品抱有信心;同時必須承認松下包括日本製造的體系、文化特別是嚴謹、精益、誠信的工匠精神,這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借鑒。‘馬馬虎虎先生’和‘差不多小姐’是中國製造的大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