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低門檻致快速擴張農民受益如何長遠

  • 發佈時間:2015-12-15 07:33:4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鄧衛哲文/圖

  每年秋冬季節,海南省文昌市會文鎮的手串等文玩産品交易市場就變得異常熱鬧,來自全國各地的手串經銷商都會來此掃貨,市場內人頭攢動、議價聲此起彼伏,放眼望去,不論商家還是顧客,人手至少一條手串。

  會文手串珠子主要為星月菩提,由一種名為紅藤子的植物果實核加工而成,由於每粒果實去殼後會呈現出白底黑點的內核,宛如眾星捧月,因而得名。目前,會文鎮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星月菩提手串珠子集散地,主要銷往北京、廣州、西藏、義烏及日本、南韓等地,一串108顆的手串價值從幾十元到幾萬元不等,全國80%以上的星月菩提手串來自該鎮。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會文人就開始加工手串,但近兩年才真正火起來。2013年初,隨著文玩市場的走俏,國內外優質手串需求量大增,會文手串加工廠在短短兩年內增加到近千家,年産值超10億元。

  市場交易火爆,農民加入淘金潮

  一到會文鎮中心,街道兩旁全是賣各種手串的牌匾,小鎮一半以上的商鋪在做手串生意。去年10月,會文鎮手串交易市場建成,改變了外地客商每天騎著租來的摩托車到廠裏挨家收購的窘境。

  “別小看這營業面積僅有700平方米的交易市場,要知道,這裡一天的成交額,就將近200萬元。”會文鎮手串交易市場總經理符策軒告訴記者,市場營業一年,已有近200家商戶進駐,每天有近千名外地經銷商來此淘貨。

  從北京來的徐剛到會文收購手串有一年多了。他每天都會來市場收貨,“這個行業跟其他行業不一樣,一天一個價,必須每天都來”。對於銷量,徐剛用“不可思議”來形容,每天拿貨就要幾萬元,主要是走量,利潤最少20%。

  文昌市會文鎮上旗村村民林志遠2013年花5000多元給妻子買了臺手串加工機器,“剛開始加工的手串還要自己拿到鎮上賣,沒過多久,不少收購商就直接到家裏來搶貨,根本不愁賣,年收入十多萬元,加工設備也增加到了4台。”

  據統計,會文鎮人口3萬出頭,其中6000多人從事與手串加工銷售相關的工作,手串産業已成為當地支柱産業,極大促進了當地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2014年全鎮儲蓄存款比上一年增加2.7億元,每人平均增加9000多元。

  “受益最大的還是本地農民,普通工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資一般在3000元左右,多的超過6000元。”文昌市會文鎮鎮長邢展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會文就開始手串加工,最多時有30多家廠,到2012年前僅剩2家,但是從2013年以後開始飛速發展,現有規模加工廠40多家,家庭作坊有近800家,月銷售額近億元。

  交易中心地位凸顯,拉動配套服務産業

  會文手串為什麼這麼火?符策軒認為,一是因為海南的紅藤子原料好,受市場認可;二是像會文鎮這樣集手串珠子加工分銷一條龍的地方,全國只此一處。

  “除了料好,加工工藝也是優勢之一。”從1989年開廠至今從事手串加工的林志寧稱,星月菩提的加工總共有13道工序,即去殼、曬乾、高溫煮、打磨去皮、風乾、烘乾、篩選、打孔、車珠、打喇叭口、拋光、穿珠和包裝等,很多加工機械都是經過幾十年摸索自己製作出來的。

  隨著手串産業的井噴式發展,各地採購商涌入,也帶動了當地餐飲、物流、旅館、機械加工等相關服務産業的發展。據統計,會文鎮每天有近500位外地客商來此採購手串産品,2014年全鎮經濟總量增長近50%。會文鎮昌旺賓館客房服務員王秀文笑著説,“現在入住的都是來會文收購手串的內地老闆,秋冬旺季經常爆滿。”

  線上下交易火熱的同時,不少年輕人將行銷重點放到了網上。大學畢業直接回家創業的文昌市會珠文山工藝廠網店主管王康力説,“每個月至少幾十單快遞,都是快遞員到府收購,網上月營業額一般都有1萬多元。”隨著電商平臺的發展,順豐、申通等5家物流企業紛紛入駐會文鎮,每天發送快遞3000多件。

  手串加工廠快速增長的同時,被帶熱的還有手串加工機械銷售,從事手串加工機械生産的嚴洪明告訴記者,“會文雖然已遍地手串廠,但每月購置設備開辦新廠的仍有七八十家。”

  産業發展急需規劃,農民“入行”亟待引導

  “全鎮近千家手串加工廠,但具備一定規模的加工廠只有40多家,登記註冊的僅有幾十家,其餘全部是家庭作坊,且絕大多數是2013年到2014年一年多時間裏冒出來的,以前從未接觸過手串。”會文鎮鎮長邢展坦言,投資幾萬元就能建起一個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廠,低門檻和井噴式增長,讓紅火的手串産業存在一絲隱憂。

  “好的珠子取決於兩點,一是原料,二是工藝。”林志寧告訴記者,珠子加工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烘乾,而許多小作坊常常省略這個環節,導致成品縮水,品質下降將對整個産業帶來不利影響。

  而最讓林志寧擔心的則是,手串加工廠的瘋狂擴張。“看著掙了不少錢,可錢沒落下,又投到廠裏擴大規模了,一旦市場遇冷,後果不堪想像。”

  海南會文珠冠工藝廠廠長梁岱説,僅僅一年多時間,廠子的生産規模就從4台增加到了上百台。“在會文鎮,這兩三年新辦的手串加工廠,規模都是爆髮式增長。熱潮之下,急需冷靜,目前熟練工人和原料短缺現象已顯現,原料短缺尤為嚴重。”

  會文鎮雖然加工手串珠子,但當地並不産原料紅藤子,紅藤子主要生長在五指山等海南中部市縣的深山裏。

  “以前原料16塊錢一斤,現在漲到100多一斤,一些品質好的老料甚至按粒算。”梁岱説到,原料價格的暴漲,不斷擠壓加工企業的利潤,部分原料收購商以次充好,又直接影響到手串的品質。

  林志寧發現,現在摻雜越南、寮國原料現象明顯,不少人甚至冒險嘗試買未熟的幼籽回來加工。

  由於紅藤子價格暴漲,五指山市南聖鎮什泉村這兩年因為賣紅藤子,不少村民家蓋起了樓房。但讓村民們頭疼的是,紅藤子目前仍無法人工栽培,只能靠天吃飯,採摘野果。

  什泉村村民陳日清説:“幾年前就有人做過人工種植紅藤果的試驗,但無一人成功。種植紅藤子7年才開花結果,且坐果率不到5%,時間成本太高,原料短缺很難避免。”

  會文鎮鎮長邢展坦言,原料靠天吃飯是會文手串産業長遠發展的最大隱患,下一步將增加科研投入,加快人工栽培試驗。同時,當地政府也在加緊制定相關産業規劃和手串加工生産標準,成立手串加工協會,引導大家合理控制生産規模,建立有序競爭機制。“只有樹立起品牌,才能讓會文手串産業健康發展,才能讓小珠子越滾越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