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別把“大眾創業”搞成“大眾運動”

  • 發佈時間:2015-12-14 01:30:5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本報記者 韓義雷

  “在九月的達沃斯論壇上,我就曾呼籲,創業應該成為一種常態,而不是一股熱浪。今天,我希望通過媒體,再一次告訴大家,千萬別把‘大眾創業’搞成‘大眾運動’。”近日,在亞傑商會第十一屆年會上,清華控股董事長徐井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説,“風口上的豬會飛起來,但風停了就會摔死。希望我們的創業者,能從客戶的需求出發,真正長出翅膀來。”

   創業趕時髦:“網際網路+”滿天飛

  “別一門心思盯著網際網路,不斷嘗試滿足市場需求的想法才是關鍵。”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説。

  在他看來,在我國當下的創業中,出現了“網際網路+”過熱的隱憂。

  由於受到電商衝擊,不少實體店舖舉步維艱。於是,很多創業者在“網際網路+”上動起了腦筋。

  “一談創業,就想跟網際網路扯上關係。這其實大可不必。”周其仁談起了一家名叫“名創優品”的低價百貨店。兩年間,這個由日本人設計與監製大多數貨品、在中國生産和銷售的百貨店,已有1100多家門店,營收額達150億元。“這家公司做的事,跟網際網路有半點關係嗎?它難道不是在創新創業嗎?”

  周其仁説,幾十年前,“日本製造”也曾被歐美國家看不起。但對工藝、設計、品質的堅持,讓“日本製造”成了品質的代名詞。“如今,中國也要有一批企業下定決心,做好産品。他們需要走過一段很長很難的路,‘中國製造’在全球的聲譽才可能逆轉。”

  在周其仁看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網際網路+”。創業者要找準自身定位,決不能盲目跟風。

  “在我看來,這世界上本就沒有網際網路思維,創業者始終具備的其實是商業思維。”徐井宏提醒創業者,“‘網際網路+’滿天飛,創業者光想著趕時髦,這不是一件好事。創業者要踏實下來,真正為用戶創造價值。這才能回歸創業的本質”。

   融資全憑騙:用做出來的數字騙天使、騙A輪、騙B輪

  “創業者的成功,需要順應時代大勢,需要自身堅持努力。”易觀國際創始人楊彬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説,“還有一點,就是要有良好的信譽”。

  這句看似輕描淡寫的話,卻道出了當前創業的一些奇怪現象。

  在“2015全球天使投資論壇”上,清科集團創始人倪正東談到了“很多誇大的事情”,“不少創業者,一張嘴就是浮誇。他們的業績是用數字做出來的,用來騙天使。接下來,融了一百多萬,卻説融了幾千萬。然後,跟天使一塊,騙A輪,騙B輪”。

  融了多少錢,本是客觀事實。倪正東卻認為,現在的融資數字裏有很多水分,市場上也出現了“真假創業者”。

  “一些人去創業,本身就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套取投資人手中的錢。”在採訪中,對於“假創業者”,不少投資人表達了不滿。

  對於這些人,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秘書長徐勇有個形象説法,“現在的創業模式中,有TO B(面向企業級服務),TO C(面向消費者市場),也有TO VC(面向風投),甚至TO die(面向死亡)”。

  “在阿里巴巴之前,比它融資多的企業很多,現在還有誰記得?融資成功並不是最終的成功。融來的錢其實只是汽車的一箱油。”倪正東説。

  成長靠餵養:不管有沒有條件都要砸出眾創空間

  “全靠餵養的企業是長不大的。”徐井宏發現,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砸錢,“不管什麼地方,不管有沒有條件,都要建起眾創空間。”

  “以前,大家都在批評政績考核全靠GDP。現在講大眾創業了,政府又一窩蜂地建眾創空間。這裡面其實還是個政績問題。政府做的創業服務如何進行考核?是不是建了眾創空間就是正確的?”徐井宏質疑,“在沒人去的偏遠鄉村,政府掏錢建幾個眾創空間,到底能有什麼用?”

  在徐井宏看來,創業是要講規律的。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這是創業應該抓住的資源。對自己手裏有什麼不管不顧,只等著政府餵養,這樣的眾創空間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

  “眾創空間也是在創業。創業就要解決客戶的痛點。這是政府和創業者都要謹記的,千萬別把‘大眾創業’搞成了‘大眾運動’。”徐井宏預測,未來幾年,將有一批眾創空間死去。

  此前,創客總部合夥人尚冠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眾創空間先要做好垂直服務,然後再擴展業務範圍。一味從政府索取,或一味呼籲政策支援,都不利於眾創空間健康成長。”

  對於大眾創業中的一些“怪現狀”,銀杏天使投資中心創始合夥人呂大龍,從投資人角度表達了擔憂,“對於投資人講,現在硬説是春天,基本上也是沙漠裏的春天。因為溫度還是夠高,但已經很少看見樹能發芽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