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京新機場徵地拆遷遏“搶蓋風” 獎勵不蓋房

  • 發佈時間:2015-12-13 09:16:00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陳琳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政策遏住村民“搶蓋”風 搬遷村民近兩萬人簽約率100%

  歷經多年風聲的北京新機場選址終於在去年底有了定論,經國家發改委批准,北京新機場地址選在北京市南端大興區的榆垡鎮、禮賢鎮和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之間,工期五年,計劃于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

  新機場規劃紅線內有20多個村莊被拆遷。其中一期工程涉及榆垡、禮賢兩個鎮的13個村,兩萬多人。面對村民聞風搶蓋房,大興區創新政策,對不蓋房進行獎勵,及時遏制住“搶蓋”風。2015年7月至9月正式拆遷簽約,大興13個拆遷村累計簽約7005戶,搬遷村民近兩萬人,簽約率達100%,沒有一起陳情。

  建設項目未落地

  村民先“搶蓋”

  榆垡鎮和禮賢鎮位於北京城的正南邊,距離北京市區有四五十公里。幾乎到了北京市南部邊緣,越過一條永定河就是河北廊坊。北京新機場最早規劃于2000年,從2008年開始,有關飛機場選址的各種消息就在這裡漫天飛舞。有人傳説趕上了拆遷“這趟車”就可以一夜致富,所以從2008年開始,陸續就有村民開始搶蓋房子。

  村民們説,“那會兒就是來一陣風兒蓋一批,再來一陣風兒再蓋一批。”哪兒來的“風”呢,都是聽説的,村裏二百多戶村民,近一半的人家都開始搶蓋。

  根據我國《城鄉規劃法》第41條規定,農民在自己家的宅基地裏蓋房是有規劃管理辦法的。北京市規定,村民要先向鄉鎮提出申請,再上報到主管部門,核發了許可證才能建房。這就意味著,在自家宅基地上加蓋房屋要先審批。面對這樣的搶蓋,到底是批還是不批?這可給政府出了難題。

  破解“搶蓋風”

  政府拿出“定心丸”

  大興區委書記李長友説,全區上下,充分調研如何破解這樣的問題,那就是讓老百姓吃一個定心丸。這個定心丸就是兩句大白話:“多蓋不多得、少蓋不少得”和“不讓老實人吃虧”。區政府與區建委共同研究出臺了一個辦法,就是對那些不蓋房的人進行獎勵。這既沒有違反國家拆遷條例,合法合規,又照顧了老百姓的利益,合情合理。

  也就是説,等到拆遷的時候,政府要通過獎勵政策,讓沒蓋房的人拿到的錢超過搶蓋房的人。2009年春節一過,區裏把村書記、村主任、群眾代表和各級領導幹部以及區裏的媒體都叫在一起,開了一個一千多人的會,部署安排把這個政策宣傳下去。“很快家喻戶曉,搶蓋的現象基本停下來了。”

  《北京新機場徵地拆遷記》播出

  從昨天起,央視《朝聞天下》持續一週推出大型“走基層·蹲點日記”報道——《北京新機場徵地拆遷記》。報道總共七集,故事的主人公除了大興區、鎮、村級幹部外,還有禮賢鎮的大馬坊村村民老馬。

  從2013年5月開始,歷時兩年半,央視北京記者站兩路記者在北京大興涉及新機場拆遷的禮賢、榆垡兩鎮同吃同住同勞動,與當地村民及幹部打成一片。從一開始對記者的不搭理不理解,到最終成為朋友,真誠面對鏡頭,拍攝了近千小時素材,記錄下了當地村民在聽説建新機場之後的生活生産變化及不同心態;村、鎮、區級幹部在處理拆遷矛盾、鄰里糾紛等領域所運用的創新模式、智慧手段以及不為人知的幕後艱辛;反映了北京市政府為國家重點工程北京新機場建設所付出的努力。

  當下中國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面鋪開,北京市各級幹部在實際工作中如何踐行三嚴三實,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在我國最為敏感的拆遷事件中得到了深入體現。更具代表性的是拆遷對像是首都的農村地區,這對全國而言具有典型示範意義。報道用紀錄的方式全面呈現了當下中國國情政風的變化及基層幹部在處理群眾矛盾中的敢作敢為和創新智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