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青島漁民走進“大電器時代”

  • 發佈時間:2015-12-12 03:29:32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楊曉東 于京洲 報道

  用電做飯、用電採暖、用電修船……這些曾是乳山市小青島村126戶漁民幾代人的夢想。隨著農網改造升級,特別是二批農網的實施,他們多年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了,與城裏人一樣,進入了“大電器時代”。

  “看看這個‘寶貝’,不生火、不冒煙、不用管道,電源一開,立馬就熱,比空調快、比油汀省、比土暖乾淨,再也不用為寒冬臘月的取暖擔心了。”12月7日,乳山市小青島村漁民隋永安家裏格外熱鬧。聽説他家裏新上了電採暖,左鄰右舍都聚了過來,爭相先睹這個神奇“傢夥”。“這個電暖片500瓦,用一個小時才半度電,電費才兩毛來錢,一天用12個小時,也就是三塊錢,整個冬季按150天來算,最多也就七八百塊錢,比燒煤還省,特別划算。制熱效率大家也看到了,打開電源不到半分鐘,立馬就開始散熱,一塊電暖片可以帶兩間房用暖。”隋永安一邊招呼著,一邊掰著手指頭給大家算了一筆賬。

  小青島是乳山南部沿海一座島嶼,距離陸地有7海裏,島上居住著126戶漁民,世代以出海打魚和海産品養殖為生。長年的海上勞作,很多漁民患上了風濕病、老寒腿,冬季取暖就成了生活中的大事。之前,他們一直採用燃煤、火炕的方式採暖。前幾年,海底電纜接通後,空調、電暖器等新型採暖設備逐漸走入尋常百姓家。

  “海底電纜剛通電時,大家興致很高,一窩蜂地採購家電,大到冰箱、電視、洗衣機,小到電磁爐、微波爐、電熨斗,特別是電暖器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條件好的還裝上了空調,嚴重超過變壓器的承載能力。”據小青島村黨支部書記于政海介紹,他們村的配電室位於海島東端,由於居住區距離電源點遠、線路長、線路末端負荷大等原因,很多漁民即使有空調、電暖器卻不敢開。只要按下開關,線路就會跳閘。尤其是遇到大風降溫天氣,村幹部就要挨家挨戶通知,讓大家節約用電。漁民只得採用燃煤為主、電暖為輔的採暖方式。

  “為了解決我們村漁民用電難題,供電公司每年都投資進行改造,逐步改進我們村用電品質。”于政海説,“自從海底電纜通電以來,先後四次對海島用電設施進行改造,新建了35千伏利灣變電站、10千伏小青島線,採取專線的方式為海島居民供電。上個月,他們又先後三次組織人員登島勘察,論證改造方案,並最終決定在海島負荷中心區再增一台變壓器,解決線路末端電壓低的問題。工作人員經過兩個晝夜連續施工,在寒冬來臨之前,完成改造任務,為新增的變壓器接火通電。”

  新臺區的通電,引發了小青島新一輪的家電搶購潮,除了電磁爐、電飯煲、電壓力鍋等成為搶手貨外,就是新興的碳晶電熱板、電暖炕等也成為漁民的目標。在改善漁民生活的同時,電也改變了他們的生産方式。對此,漁民隋夕玉深有體會,“以前,島上電壓低,帶不動電鋸、電鑽、氣泵這些大功率電器,修補漁船完全依靠手工作業,完成一條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如果損壞程度較重,就要把船拖到對岸碼頭上的修船廠去。如今,修條船也就三五天的時間。”漁民修補漁船再也不用到對岸去了。

  “電壓穩了,電量足了,我們村再也不用為用電發愁了,除了組織更多村民發展漁家樂産業外,我們還計劃擴大海參、牡蠣的養殖規模,並新上一批深加工項目,提升産品附加值。”于政海説,如今的小青島已經走進“大電器時代”,世世代代的夢想正逐步成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