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建議推進養老金融創新 提高居民養老準備水準
- 發佈時間:2015-12-11 08:29:17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日前召開的“2015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發佈會”上,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督部養老保險處副處長孫湜溪表示,保監會將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國內改革發展實際,積極爭取出臺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發展的政策文件。此外,積極爭取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儘快啟動。
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成立大會上,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的養老金融也有必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命題下,以有效的制度供給來對應實際挑戰。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呼籲出臺“全面放開二孩”的配套政策,提高綜合生育率,並建議把生育保險併入醫療保險。
加快商業養老保險發展
孫湜溪説,監管部門將積極推動出臺促進養老保險發展的政策。從國家層面加強養老保障體系的頂層設計,明確三支柱的定位,堅持市場化導向,鼓勵企業和個人為養老積極做準備,給二三支柱更大發展空間。她表示,將進一步推動保險業管理養老資産與服務社會發展的功能緊密結合;進一步推動提升商業養老保險供給和服務能力。
中國社會保險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前副部長胡曉義指出,期待把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上升為國家戰略,全方位研究應對之策。另外,他建議應該針對養老或者養老金融有一個綜合性的監管體系。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金維剛説,養老保障正處在走向全覆蓋的發展階段,養老保障面臨的形勢仍比較嚴峻。未來一段時間,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重點包括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行職工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建立養老金待遇的合理調整機制、制定穩妥的延遲退休政策、大力發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有關建立長期護理保險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制度設計等。”金維剛説:“建議實行‘兩步走’戰略,第一步是依託基本醫療保險設立附加的長期護理保險,或將醫療護理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探索建立商業性的長期護理保險;第二步是建立具有社會保險性質的長期護理保險。”
加快推進“養老金融”發展
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表示,2050年中國將步入超老齡化社會,老齡人口總量超過4億,60歲以上人口比重將超過30%,成為全球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在此背景下,必須通過大力發展養老金融來預防老年期的各種風險,提供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金融産品,開發養老金融業將是一個重要的金融戰略。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指出,養老金融需要解決好進一步創新問題,應該把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打通,中國養老金融有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命題下,以有效的制度供給來對應實際生活的挑戰,回應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客觀需要。
目前,業內在“養老+金融”方面已在開展諸多嘗試,包括“以房養老”等。孫湜溪介紹,目前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的業務總量還不大,一方面是由於此項業務是創新業務,相關的財稅配套政策還不具備,商業機構對此業務的發展尚處探索階段。另一方面,受養兒防老、房産留給子女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公眾接受還需要一個過程。
同方全球人壽董事長王林、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教授陳秉正認為,一個包括老年護理、老年醫療、老年金融等在內的養老生態圈正在形成,我國正步入“養老+”時代。
多管齊下提高居民養老準備水準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壽保險公司聯合發佈的《2015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顯示,今年中國居民的退休準備指數為6.51,較去年的6.3略有提高,但三分之二以上居民對於退休沒有充分準備。
根據報告,一方面,中國社會在加速步入老齡化階段,退休人口基數增加,養老金運作壓力加大。另一方面,多數居民的退休收入來源以銀行儲蓄和社會養老保險為主。養老服務形式單一,養老服務體系和老齡産業發展嚴重滯後。
孫湜溪介紹,目前保險業針對老年人的各類養老服務能力存在明顯不足。目前保險機構對於養老服務業的參與仍處於初期階段,主要是定位於養老資金、長壽風險的管理者。對於醫養結合、康養結合綜合養老保障計劃的探索,以及對於上下游産業鏈的研究和投入還剛剛起步,相關養老保險産品也是以提供貨幣支付為主,還未形成有特色的老年服務和醫療健康項目。
上述報告建議,政府應通過經濟手段激勵企業、居民做好退休準備。比如,將個人所得稅遞延納稅政策推行到其他商業性退休儲蓄或理財産品中,以提高企業、居民的參與度。僱主應加強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建立集經濟保障、退休理財規劃建議和管理服務為一體的退休保障計劃。保險公司應開發、設計出更能滿足居民需求的保險産品和服務。(記者 費楊生 陳瑩瑩)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