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消費 > 正文

字號:  

引爆綠色生産費的觸點

  • 發佈時間:2015-12-11 08:32:57  來源:中國品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引爆綠色生産費的觸點

  節能低碳産品認證成為促進産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本報訊節能低碳産品認證作為促進節能低碳産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已被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廣泛採信,國家在節能産品政府採購、“節能惠民工程”、“金太陽工程”等方面強制或優先採購獲證産品,先後發佈18批《節能産品政府採購目錄》,50多類節能産品和數千家獲證企業入圍,産生了顯著的節能減排效益。

  以節能産品認證為例,經測算,2010~2014年獲證産品累計實現節能量折合標準煤1.83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7億噸。在第一批低碳産品認證目錄的四大類産品中,以資源消耗多、環境負荷大的水泥行業為例,水泥工業是基礎原材料工業,也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戶,水泥行業生産排放的二氧化碳約佔我國工業生産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20%,2014年,我國水泥産量約15億噸,理論分析按照水泥行業的現有水準,通過低碳産品認證的企業可確定每生産1噸水泥約減少45公斤的二氧化碳,按低碳産品認證佔總量的50%來測算,每年至少可以減排約3375萬噸二氧化碳。

  節能産品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用能産品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符合相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者認證技術規範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低碳産品認證是由認證機構證明産品碳排放量值符合相關低碳産品評價標準或者技術規範要求的合格評定活動。

  為了提高用能産品以及其他産品的能源利用效率,改進材料利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等法律法規,我國相繼建立了節能産品、可再生能源、低碳産品等認證制度。

  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對相關産品、服務及其過程的碳排放量進行檢測、核查、審定和認證等技術評價活動,以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引導低碳生産消費方式,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近年來,有關國家陸續建立了碳足跡、碳核查等合格評定制度,為各國減排行動及建立碳排放市場體系提供了技術支撐。建立我國的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將為低碳産品的生産、消費和政府監管提供科學評價與採信依據,促進低碳産業的健康發展,同時有利於提升我國在國際碳排放領域的話語權。

  2013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認監委共同發佈《低碳産品認證管理暫行辦法》。根據此辦法,我國將建立統一的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實行“統一的低碳産品目錄,統一的標準、認證技術規範和認證規則,統一的認證證書和認證標誌”,以規範低碳産品認證活動,引導低碳生産和消費,促進我國低碳産業發展。該辦法還同時規定了從事低碳産品認證、檢測活動的機構及人員的資質條件,明確了實施程式、監督管理要求和相關法律責任。

  2014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方案明確要求,積極推行市場化節能減排機制,推行能效標識和節能低碳産品認證。方案提出,整合節能和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制定節能低碳産品認證管理辦法,將實施節能認證的産品由117類擴大到139類,強化對認證結果的採信。

  2015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聯合發佈《節能低碳産品認證管理辦法》,建立了國家統一的節能低碳産品認證制度,分為節能産品認證、低碳産品認證兩種認證形式,認證證書和標誌的有效期為3年。根據該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建立節能低碳産品認證部際協調工作機制,共同確定産品認證目錄、認證依據,促進認證結果的社會採信。

  (本版稿件均由本報記者丁瑩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