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紀錄的“雙十一”之後 商家為何對“雙十二”意興闌珊

  • 發佈時間:2015-12-11 06:37:47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的“雙十一”再創銷售紀錄。淘寶天貓銷售額超過912億,比去年多出400億;京東商城銷售額是5年“雙十一”的總和,突破400億。賺得盆滿缽滿的電商平臺們意猶未盡,又在籌劃“雙十二”促銷大戰。然而,不少參與了“雙十一”戰役的商家對線上平臺的大規模節日促銷卻已意興闌珊,不願意再跟進了。這是為什麼?

  “我們‘雙十一’銷售額做到了1.2億,但‘雙十二’不想再幹了。”王先生(化名)是國內一家著名家電企業的前十大個人股股東,同時還與人合作設計、生産、銷售吸塵器、加濕器、空氣凈化器、幹衣機等諸多種小家電,在中山、順德一帶有19家合作工廠,每年營業額超過20億人民幣,生意做得很大。

  他從7年前開始涉足電子商務市場,目前在天貓、京東都有大型旗艦店。此外,他成立的電商公司還代運營國內不少著名家用品牌的線上旗艦店。7年前的2009年,正是第一屆“雙十一”網路購物節發起的年份,他可説是見證電子商務“七年之癢”的商家代表。

  “過去,我們做線下渠道銷售,綜合費用點率達到52%。也就是一個開票價格1000元的産品,我們要給渠道商的場地、廣告、促銷員費用等一共520元。再加上給地區代理商至少20個點的費用,72個點就給出去了,這實在很可怕。”王先生説,“線上交易模式在中國為什麼能迅速發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線下實體渠道太‘黑’了。”

  然而,在他看來,近年線上交易平臺正慢慢步上線下渠道的老路。“一開始我們上電商平臺是免費的,後來收2個點。但這個不是主要費用。電商平臺大了之後,商家必須想辦法吸引客流,否則很快就會被淹沒在幾十萬家店舖之中。商家排前排後,權力掌握在電商手裏。顧客點進頁面之後往哪邊走,要看電商平臺往哪引導。要引流,坐‘直通車’、打各種廣告,費用越來越高,現線上上銷售的綜合費用點率也突破40個點了。以前我們説線下很‘黑’,現線上上也很‘黑’了。”

  此外,線上銷售基本依附於淘寶、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幾家大電商平臺,這帶來很大的問題。過去,幾家大型連鎖賣場幾乎壟斷線下銷售渠道;現在,幾家大型電商平臺也幾乎壟斷了線上銷售渠道。

  “別看雙十一交易量很大,但商家是不怎麼賺錢的,我們搞不好就會虧的。”他介紹,電商引流有一個競價機制,誰出錢高,客流就被引導到哪兒,“我們‘雙十一’引流成本已經達到15元/人左右,進來的人還不一定購買。光‘雙十一’我們支付了2000多萬元的引流費。”

  據介紹,電商網站為壯大銷售聲勢,規定平臺內商家必須有一定比例産品要打到一定折扣,而且必須參加,否則可能遭到“制裁”。比如銷量沒有達到平臺規定,下次各種費用都會漲,引流成本會更高。“不幹不行,幹了又不賺錢。而且它對我們實體銷售影響太深遠了。比如一個産品,你‘雙十一’打一折就賣了,實體店産品咋賣啊?對線下渠道是毀滅性的打擊。”

  “現在的電子商務體系和模式有問題,導向就是想方設法節省成本、做便宜,如果成本搞不過別人,你在所有的渠道裏面就‘死’了。這對創新是非常不利的。”王先生説。

  本報記者 查金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