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升級梯形融資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2-11 06:34:1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雯

  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正迎來新一波企業入駐高峰期。來自成都高新區有關方面的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新登記各類型企業12650戶,同比增長58.26%;註冊資本572.49億元,同比增長21.35%。其中,新增各類科技型初創企業760家,總量達到5079家;新增孵化面積7.5萬平方米,總量達到149.5萬平方米;新增高層次人才創業企業161家,總量達到889家。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下,作為四川省、成都市創新發展的引領區,成都高新區2015年推出和實施了一系列創新改革,特別是融資服務體系的大膽創新,有力支撐了創新創業,提升了區域的創新創業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成都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邱旭東分析説。

  今年6月,成都高新區成功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制度創新、機制體制創新方面率先突破,而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支撐,金融體系的完善特別是解決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的融資問題是成都高新區改革的亮點。

  事實上,作為全國首批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地區,成都高新區一直在努力尋找解決的辦法,包括探索建立第三方平臺模式、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和科技金融産品、開展科技金融國際化改革等。

  今年8月,成都高新區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政策支撐”的思路,進一步升級梯形融資模式,加快促進科技和金融、科技和經濟深度結合,有效助推企業自主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加速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高端産業集聚區、開放創新示範區和西部地區發展新的增長極的進程。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幫助3000余家區內企業獲得擔保貸款近130億元,發放貸款貼息和擔保費補貼資金1.62億元,有效緩解了輕資産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有力助推了區內企業創新創業、做大做強。

  打造差異化債權産品生態鏈

  “梯形融資模式”強調的是基層政府在完善金融市場、保障金融産品供給、完善金融服務體系中的主導作用。成都高新區在體制機制等方面大膽創新,成功推出了“統借統還”和“成長貸”等系統化、制度化的金融服務解決方案。

  “統借統還”是成都高新區和國家開發銀行于2005年合作推出並持續至今的債權融資産品,由國家開發銀行統一對成都高新區盈創動力平臺進行授信及發放貸款,盈創動力平臺再通過委託貸款的形式逐一將貸款發放給申貸企業。由於採取打捆擔保方式,銀行不再對單個企業進行審核和調查,簡化了審核流程,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截至今年7月底,“統借統還”産品已累計發放擔保貸款超過50億元。

  “成長貸”在“統借統還”産品基礎上又前進一步,大幅降低了對企業抵押物的要求,企業反擔保物主要以個人連帶責任、訂單、風投股權、智慧財産權等形式,實物資産原則上少於全部擔保責任額的50%,有效解決了輕資産科技企業的融資難題。通過政府引導擔保機構設立風險資金池,由銀行對風險資金池進行8倍放大,“成長貸”可為企業提供近2億元的貸款授信額度。貸款若形成最終損失,由風險準備金、擔保、銀行按約定比例進行風險分擔。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累計為70家小微企業提供貸款超過2億元。

  為撬動省市資金拓寬區內企業融資渠道,今年成都高新區經貿發展局與成都市經信委、成都銀行、成都市中小擔、高投擔保聯合推出“壯大貸”信貸産品,通過市、區兩級政府和擔保機構按1:1:1比例分別出資2000萬元,共同構建首期6000萬元風險資金池,同時引導銀行對風險資金池10倍放大,授信總規模達到6億元。該模式下,單戶企業單筆最高貸款額度可達3000萬元,銀行和擔保機構降低審核標準,反擔保物包括訂單、應收賬款、存貨、股權、智慧財産權、機器設備、工業園區早期土地質押等,可有效解決輕資産企業實物資産抵押物不足的困難。同時,允許企業以“借新還舊”方式續貸,緩解企業轉貸資金壓力。“壯大貸”有效解決了成長期企業較高的貸款需求,同時市、區兩級資金進行匹配,放大了財政資金使用的杠桿效應。

  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來,成都高新區結合企業發展多層次、多元化的資金支援要求,又創新推出了“高新創業貸”“助保貸”“科技通”等3款企業債權融資創新産品,有效助推企業自主創新和産業轉型升級。

  據悉,“高新創業貸”為計劃或正在創業及轉型升級的微型或小型企業提供最高1000萬元、最長5年期的類信用貸款,將有效填補成都高新區小微企業創業階段的融資需求,彌補市場上針對創業期企業的市場化債券融資的産品空白。

  “助保貸”引導企業互助互擔,由成都高新區財政出資作為助保資金池鋪底資金,省去擔保公司環節,由企業按照貸款金額一定比例繳納助保金並且提供40%有效抵質押物,創新設計的“企業互助互擔”模式,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手續和成本。

  “科技通”則採取完全去擔保化模式,採用純信用或智慧財産權質押,無需任何實物抵押物,貸款成本僅有利息一項,由成都高新區設立政府性風險補償金資金池,引導銀行按政府風險補償金匹配相同額度的風險敞口,共同構成風險補償金。

  建立“四個一”風險緩釋機制

  “在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問題上,不能把問題簡單歸結為銀行惜貸。地方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只有真正把企業情況摸透,把工作做實,才能真正緩解銀行貸款風險,銀行才能放心放貸,從而有效解決企業融資困難問題。”成都高新區經貿發展局局長鮮榮生説,“結合企業梯度培育、信用資訊平臺建設等工作,可以為金融機構産品創新提供‘靶子’,為中小微企業和銀行間嫁接橋梁。”

  “成都高新區的實踐表明,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本質上是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資訊不對稱,導致相互之間的不信任,地方政府對此大有可為。”鮮榮生表示,“成都高新區的做法是在建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的基礎上,構建‘一庫一池一辦一會’的‘四個一’四層風險緩釋機制,有效緩解銀行貸款風險,幫助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過程中放開手腳,大膽創新與突破。同時,加快構建成都高新區企業信用資訊示範平臺,著力改善銀行和企業間的資訊不對稱”。

  據悉,四層風險緩釋機制中的“一庫”即企業庫,由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業培育庫,既改善企業與金融機構間資訊不對稱狀況,又能夠為資本市場源源不斷地輸送具有持續增長潛力的科技創新型優勢企業和項目;“一池”即風險分擔資金池,由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與銀行、擔保公司共同建立風險補償資金池,分擔金融機構的貸款風險。銀行在風險資金池的額度上,按一定放大倍數對小微企業貸款,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杠桿率;“一辦”即管理辦公室,由小微企業培育主管部門、擔保(保險)、銀行、科技金融服務平臺等共同組建,實現貸款審批聯動機制,有效提高企業在貸款申請中的效率;“一會”即項目專家評議會,當企業庫裏面的創新型科技中小企業提出貸款申請後,成都高新區金融辦將組織專家對企業的技術、市場、信用方面作出評價,並將專家意見提供金融機構作為決策依據。

  “對於企業而言是‘四重貸款增信’,對於銀行而言則是‘四重風險緩釋’。”鮮榮生説,“通過建立‘四個一’機制,成都高新區有效嫁接了融資企業與貸款銀行間的橋梁,極大緩解了區內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問題”。

  政策聯動和服務支撐“雙管齊下”

  “目前,成都高新區債權融資補貼政策已成為全國各地補貼時間最長、範圍最廣、資金量最大的降低融資成本政策之一。”鮮榮生介紹,在成都高新區,對於增速較快或承擔國家級重大專項的企業,利息補貼和擔保費補貼比例提高到70%。

  在確保政策聯動發揮頂層效能的基礎上,成都高新區把提升融資服務水準納入工作重點:銀企對接行業化,針對主導産業不同行業特點和融資需求,開展系列專場銀企對接會,例如針對節能環保行業組織開展“節能融易貸”“綠色金融”産品對接,針對軟體行業組織開展“軟體著作權質押”等産品對接;銀企對接園區化,根據專業園區行業集中度高、生産場地集中、企業協作度高的特點,制定針對園區的專場銀企對接會,通過園區管理方協助銀行做好盡職調查,緩解銀企資訊不對稱的問題;銀企對接階段化,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融資需求特點開展銀企對接會,例如針對初創期小微企業對接擔保方式靈活、貸款額度小、審批流程快的産品,針對成熟期的企業對接貸款期限長、貸款額度高的産品,針對擬掛牌上市企業對接股權質押類融資産品。

  探索永無止境。“在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過程中,我們將圍繞企業梯度培育進一步完善政策扶持和金融扶持體系。”邱旭東表示,成都高新區將進一步促進科技和金融的結合,通過不斷深化金融服務政策、打造金融服務平臺、完善金融創新産品鏈,進一步實現財政扶持資金的市場化、金融化和杠桿化,有效提升財政資金的引導放大作用,增強政策扶持的精準度和有效性,使金融服務在國務院關於成都高新區“三區一極”的定位中發揮更大支撐、保障和推動作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