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結構調整向品質和效益邁進

  • 發佈時間:2015-12-10 04:32:47  來源:甘肅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伏潤之

  “十二五”即將收官,這期間,在多重壓力下,我省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産業發展由粗放向中高端奮力邁進,讓我們先從兩組數據來看:

  ——2014年,全省三次産業結構為13.2:42.8:44.0,與2010年相比,第三産業比重提高5.3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産業比重分別下降了1.3和4.0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近十年來首次超越第二産業,産業結構調整實現了重大突破,産業結構形態由“二三一”調整為“三二一”。

  ——2014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5.7%,比2010年上升2.1個百分點,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十二五”期間,面對經濟運作中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式增長方式的瓶頸制約,省委省政府順應新形勢,把調結構轉方式放在重要位置,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經濟結構調整不斷邁出新步伐。

  非公經濟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今年30齣頭的朱翔一直有一個夢想——大學畢業後可以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公司。

  去年,他的這個夢想實現了。在蘭州市創意産業園內,這家以“與陶”為名的公司很火爆,消費者不但可以手工製作個性陶罐,還可以學習咖啡製作。朱翔説,創業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這離不開創業者的決心,更離不開國家對小微企業的扶持與幫助。

  的確如此。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省94%的小微企業享受減免稅政策,共計減免稅4.69億元。更重要的是,我省不遺餘力出臺政策,對於小微企業不但扶開工,還要“送一程”。

  2012年,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要放手發展非公經濟的重大決策部署後,全省上下高度重視,把扶持非公經濟及小微企業發展作為重點,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強化政策措施,搭建服務平臺,全力推動非公經濟及小微企業加快發展。這期間,我省連續出臺了《關於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進一步優化中小微企業發展環境的意見》和《2015年扶助小微企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省市縣均設立非公經濟及小微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市州安排資金都在1000萬元以上,重點支援小微企業技術改造、服務體系建設和獎勵先進典型。(轉3版)

  (接1版)同時,我省對“小升規”、“個轉企”制定專門鼓勵政策,由工信、商務部門牽頭“小升規”工作,今年力爭增長10%;由省工商局牽頭開展“個轉企”工作,今年力爭增長20%以上。此舉有效提高了我省小微企業的發展品質和發展規模。

  不久前,甘肅省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發放儀式在蘭州舉行,當天向小微企業發放貸款超過8億元。近年來,我省非公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展,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但是,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持續加大,我省非公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問題,尤其是融資難、融資貴成為影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省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建立了小微企業風險補償基金。以這一基金為支撐建立的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企業除承擔貸款利息外,只需按不同比例一次性交納互助擔保金,再無其他任何費用。今年財政計劃注入資金1.6億元,可撬動銀行向小微企業新增發放專項貸款160億到240億元。

  這些舉措,不但為我省經濟所有制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非公經濟大力發展鋪平了道路。2014年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5.7%,比2010年上升2.1個百分點,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

  結構調整持續優化實現重大突破

  站在長城電工天水長城開關有限公司新建的廠房裏,居然看不到工人在工作。這個2.4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完成了過去35萬平方米老廠區所有的工作。只要點開系統,工人所需要的零配件都會在中心立體倉庫上自動搜尋並配送。這樣的資源管理系統使得産品一致性有了保障,産品在市場上競爭力不斷提高。

  長期以來,我省産業結構以粗放型為主,隨著日益突出的資源和環境約束問題,創新驅動,調整産業結構打造高品質産品對我省企業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有著不容忽視的支撐作用。“十二五”以來,我省出臺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意見》,積極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引擎,有效激發了市場主體創造活力和重點區域創新潛能,涌現出了一批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我省先後制定了《發展規劃》和《技術創新驅動基金使用辦法》,設立了20億元的技術創新驅動基金,密切了與上海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合作,已爭取和建設各類科技項目1301個,實施北大眾志“中國芯”等重大高新技術産業項目42個。

  數據顯示,2014年,全省三次産業結構為13.2:42.8:44.0,與2010年相比,第三産業比重提高5.3個百分點,第一、第二産業比重分別下降了1.3和4.0個百分點,第三産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近十年來首次超越第二産業,産業結構調整實現了重大突破,産業結構形態由“二三一”調整為“三二一”。

  這是我省堅持在優化産業結構中培育新的增長點,在扶優汰劣中提升核心競爭力,在創新創業中增強發展新動能,促進經濟發展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加快轉變帶來的直接變化。

  今年前三季度這種結構性變化更加明顯:省級財政投入涉農資金490多億元,支援發展特色優勢産業,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全省農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一産投資同比增長36.4%、比上半年提高近7個百分點。全省著力提升二産,堅持改造傳統産業和培育新興産業並舉,淘汰落後産能、重塑競爭優勢、加快結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勢頭強勁,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1.9%,佔全省生産總值的11.7%,比上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新增企業增長速度較快,332戶新增規上企業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長1.9倍,對工業增速的貢獻率達27.6%,反映出新的增長點正在不斷孕育成長。著力拓展三産,適應産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的趨勢,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文化旅遊、快速物流等新興服務業,三産增加值同比增長9%、比上半年提高0.8個百分點,佔生産總值的比重達43.4%、比二産高出2.4個百分點,特別是金融服務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存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15%和23%;文化旅遊産業融合發展成效明顯,重點景區遊客爆髮式增長,全省遊客人數和旅遊綜合收入增幅均超過25%;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前10月全省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350億元,同比增長37.8%,超過去年全年總額150億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