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稱農村公共服務“多元化”機制是必然趨勢

  • 發佈時間:2015-12-09 16:5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專家稱農村公共服務不應由政府全買單 “多元化”機制是必然趨勢

  中新網成都12月9日電(王哲)“農村公共服務運作與維護建設就像一場及時的春雨潤物無聲”。這是四川通過3年的農村公共服務運作與維護試點到全省4.5萬個行政村全覆蓋後各級幹部和群眾的真實感受和生動寫照。

  在記者受訪的村中,一致認為每年5萬元的補助標準偏低,同時也擔心農村公共服務運作與維護是否能建立起長效機制。在長期致力於農村經濟發展理論與政策研究的權威專家,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長、研究員郭曉鳴教授看來,農村公共服務資金逐步增長是必然趨勢,但是所有的農村公共服務不應由政府全買單,更要借機搭建起農村公共服務平臺,撬動民間社會資本,建立起多元化服務機制,讓農村公共服務的財政資金髮揮應有的更大作用。同時他還也認為農民也有責任和義務為身邊的公共服務出力和投入。

  隨著農村人口結構加劇變化,農村“三留守”群體持續擴大。在人口大量流出的農村出現老齡化、女性化、兒童化、殘疾化並存的‘四化’現象,為農村的公共事業發展帶來諸多困難。另一方面,伴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居民服務需求更加多樣,而農村公共服務能力明顯滯後,社會事業發展缺乏規劃,農村公共服務面臨兩難困境實情。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雲南水富縣交界處的宜賓縣普安鎮大力社區全村各類留守人員427人,佔總人數2473人的17.2%,其中留守老人225人,留守婦女160人,留守兒童105人。2015年該社區關愛留守人員的農村公共服務專項補助資金投入55470元,建立了婦女兒童活動室、關愛農村留守人員健康小屋等。

  該村支部書記趙錫華説,項目採取了“村民自主自治”的辦法,項目確定和實施全部由村民議、村民定、村民幹、村民管,項目的決策實施的全過程和財務情況全面公開,堵住了暗箱操作的空間,使日常村務管理實現了規範化、標準化和常態化,一些村務管理中的矛盾和問題得到及時化解。

  郭曉鳴還説,農村公共服務運作與維護首先要滿足農民的實際需求,建立起合理需求識別機制;由於農民實際文化水準和認識的差異還要建立優先序列的機制,其中政府不要插手,要發揮農民主體地位的作用,提高效率;同時也要建立農民自建與參與的機制,自己參與建設,尤其是在村級道路、小型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上,農民有經驗,有熱情,注重品質和精打細算,可以減少賠付問題的衝突,極大的解決內部問題。

  宜賓高縣大窩鎮大屋村利用公共服務運維資金還帶動了民間社會資本的投入,隨著村容村貌環境的極大改善,四家知名龍頭農業企業入住該村,僅2015年全村從四家企業掙回的收入就達350萬元,企業自建的基礎設施與村上的基礎設施配套,大屋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新村。

  郭曉鳴認為在農村公共服務運作與維護機制建設中,對資金好的使用管理體制遠比資金數量的多少要重要得多,“小資金,大舞臺”才是國家加強農村公共服務運作與維護機制建設的真正內涵。

  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壓力向城市轉移,農村看起來壓力小了,但麻雀再小五臟俱全,要處理的矛盾並不少。郭曉鳴同時表示,目前要提升農村公共服務的規模和效益,讓農村農民共用發展,滿足農民新期待,這不是錢的問題,更需要智慧。

  就農村公共服務建設的不同需要,基層受訪幹部也建議,對農村公共服務的運作與維護的投入應少一些行業屬性的條塊分割,而根據基層實際需求,賦予基層更多裁量權,靈活統籌農村資源。

  據了解,2012年,針對農村公益設施日常管護薄弱、村組幹部工作無“抓手”、公共服務短缺、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載體貧乏等突出問題,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啟動了農村公共服務運作維護機制建設試點,著力打造農村公共服務運作維護綜合平臺。到2015年,按照平均每村每年補助5萬元,最低不低於3萬元的標準,四川省投入財政補助資金已達20多億元。(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