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法院:打造“四位一體”大訴服新平臺
- 發佈時間:2015-12-09 11: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記者李萬祥)在大力推進後端專業化審判工作的同時,北京市西城法院在前端全力打造訴訟服務、立案登記、訴調對接、小額速裁“四位一體”的大訴服新平臺,為來院群眾打造出一個滿足多元需求、流程簡便順暢、權益及時保障的訴訟服務新格局。
記者來到西城法院訴訟服務大廳,這裡有安檢、導訴、查詢、速裁、休息等8個功能區;有立案登記、訴訟費收取、訴調對接等5類11個窗口;有大學生志願者服務基地、心理驛站、專家解難等16個訴訟服務單元,服務項目多達28項。
“聽説西城法院有人可以幫寫起訴狀,我們一大早就過來了,省得還得花錢請人寫。”從北京某區趕來西城法院訴訟服務大廳的李大爺在大學生志願者的幫助下,拿到了一份標準規範的起訴書。2008年,西城法院與中國政法大學合作成立大學生志願者服務基地,每天有3到5名在校法學研究生在訴訟服務大廳為當事人提供免費法律諮詢並代寫訴訟文書。8年來,共接待群眾諮詢48555人次, 代書起訴書35533份。
西城法院的專家解難窗口每天會安排勞動爭議、婚姻家庭等領域的高等院校法律專家隨堂坐診,為前來尋求專業法律幫助的老百姓答疑解惑,評判訴訟預期,幫助群眾理性運用司法資源,選擇多元解紛渠道。“群眾可能會需要的,都是我們要想到的,訴訟服務無死角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西城法院訴訟服務辦公室負責人高玉峰法官説。
“立案登記制改革就是為了保障百姓的訴權,面對急增的立案數,立案法官必須扛起擔子。”西城法院立案庭負責人張暉介紹,西城法院立案庭在大訴服新平臺的統一協調下,延伸職能對各類糾紛進行繁簡甄別、對口分流,通過開展專業化訴前調解,讓匯聚到訴服大廳的矛盾糾紛各歸其位,有序流轉。
據介紹,為了最大程度便利當事人,西城法院早在2008年11月就開展了網上預約立案工作,今年截至11月,西城法院已受理網上預約立案10000余件,約佔西城法院整體收案量的五分之一。對於有些身在外地因為經濟、行動不便等原因無法親自來立案的,還可以通過郵寄的方式立案,西城法院立案庭設有專人負責接收。
“不管是網上預約立案還是郵寄立案,都是為了方便當事人訴訟,減輕當事人訴累”張暉法官如是説。
據介紹,目前,與西城法院建立訴調對接合作機制的單位一共有65家,這些單位範圍涵蓋了醫療、勞動、金融、網際網路、消費、物業、特殊人群保護等多個領域。為了更好地開展訴調對接工作,西城法院成立了北京市法院首家訴調對接辦公室,並在訴訟服務大廳專設訴調對接窗口,成為引導當事人選擇利用訴調對接機制化解矛盾的第一站。凡是經導訴臺引導過來的糾紛當事人,訴調對接窗口的工作人員會根據糾紛所屬領域委託相關單位在訴訟服務大廳的訴調對接室進行調解,調解成功後法院直接進行司法確認,實實在在地構建起一條矛盾化解的緩衝帶。
今年年初,西城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確定為全國多元化糾紛改革示範法院。今年,西城法院通過訴調銜接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共計化解各類糾紛4832件,司法確認980件,訴前調解和訴前委託調解的案件平均結案用時為25天,較同類案件訴訟程式節約時間65%。
“小額訴訟就得讓當事人能一步到庭。”這是西城法院蔡慧永院長在小額訴訟審判庭搬進訴訟服務大廳時反覆向法官們強調的一個理念。
2014年10月,西城法院小額訴訟審判庭正式從審判區搬出來,在訴訟服務大廳安營紮寨,位置就在立案窗口的旁邊。一部分爭議不大的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物業供暖糾紛,經立案法官立上案後,直接轉到小額訴訟庭快速裁決,不少當事人當天就能拿到生效文書。
記者發現,在小額訴訟法庭對面的墻上,寫著“第一時間立案,第一時間送達,第一時間調解,第一時間裁判”。到這裡的案子全部快速裁決,這就意味著小額訴訟庭法官每個工作日都是滿負荷運轉。近三年,小額訴訟審判庭每人平均結案量500至650件左右,每起案件平均審理期限為8天。
對於“四位一體”大訴服新平臺的理念,西城法院副院長李艷紅介紹:“我們想通過有效整合訴訟服務大廳的各項資源,建立訴訟服務、立案登記、訴調對接、小額速裁前端一體化推進的工作機制,實現訴訟服務與糾紛疏導對接,非訴化解與訴訟調解對接,前端化解與後端審判對接,努力把大訴服新平臺建設成回應群眾司法需求的第一窗口、實現糾紛分流的第一防線、推進社會治理的第一陣地、彰顯法院形象的第一品牌。”
在通報會召開當天,西城法院與西城區司法局再度聯手,簽訂了《西城法院西城司法局協同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建人民調解員培訓基地和法律援助工作站。
據西城法院副院長楊平勝介紹,西城法院在開展多元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過程中,歷來都同主管人民調解和法律服務工作的西城司法局有著密切合作,此次框架協議的簽訂,明確了包括建設專業性調解組織、打造精品調解平臺、建立律師和解制度、推動公證機構參與多元化解工作、加強多元調解資訊化建設等一系列合作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