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30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業公社: 孵化別人,也在孵化自己

  • 發佈時間:2015-12-09 03:32:2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故事·孵化器探營

  孵化器,這個從養殖行業借用的名詞,生動描述了它對於創業的意義。

  最初的創業構想,就像一顆渴望生命的蛋,雖然令人驚奇讚嘆,但要破殼而生,必須有溫度、濕度等適宜甚至苛刻的環境條件,對它進行孕育。從創意到産品再到推廣,從幾個志同道合者到組建職業化團隊,從咖啡館的思想碰撞到市場中的摸爬滾打……創業者走在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上,一步步都艱難重重。孵化器,恰是在這條路上對創業者無微不至,對創業項目盡心呵護。

  從今天開始,我們以旁觀者的視角,選擇一些頗有代表性的創業孵化器進行報道,希望能夠記錄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個側影。敬請關注。

  ——編者

  在靜謐的北京西山八大處腳下,創業公社中靈感與激情的碰撞,讓這裡的氣氛活躍了起來。

  “兩年多前,這片園區很荒涼,樓也是毛胚狀態,我們是第一批拓荒者。”創業公社創始人、董事長劉循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

  2013年初,北京創業公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這裡創立了創業公社。在剛剛過去的11月,由創業公社運營的中關村國際創客中心,在中關村核心區正式落成並啟用,距離中關村創業大街僅200米。有限的空間從這裡無限延展開來,一個“創客雲”與創業資源共用的創新經濟中心將在這裡生根開花。

  “雛鷹計劃”:幫你把翅膀變硬

  到今年年底,“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這個口號已經提出一年零三個月了,這400多天裏,各類創業孵化器風起雲湧,遍地開花。而大浪淘沙過後,已經有一些面臨被洗牌的厄運,而創業公社,作為北京市第一批“眾創空間”之一,僅僅用兩年的時間,網點就拓展到海淀、豐臺、亦莊、朝陽等區域,還走出了北京城,來到貴陽、天津等其他城市。

  “成立之初,我們便確立了‘辦公空間+公寓空間+企業服務+金融服務’的運營模式,要為創業者提供無微不至的創業服務。”創業公社副總裁丁磊説。

  丁磊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從那時起,創業公社成為北京最大的雛鷹人才基地,聚集了大量優質的企業,我們一直堅持提供一整套的創業服務。”

  雛鷹人才計劃是中關村針對海內外優秀創業人才推出的創業重點扶持工程。區別以往的評選,該項目採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只要創業企業獲得過天使投資,註冊資本在50萬元以上,就有機會入選雛鷹人才計劃,快速拿到30萬創業支援資金,並享受各類政策優惠,獲得各項創業服務。“初始創業團隊最需要什麼?政府支援和無微不至的創業服務。這些優秀的企業從政府得到資金支援,入孵創業公社,接下來,我們會為他們提供一整套無微不至的創業服務。”丁磊説。

  據他介紹,截至目前,入孵創業公社的企業共有700多家,其中有82家為雛鷹人才計劃的優秀企業。“可以説創業公社和雛鷹計劃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關係,比如在第一批雛鷹人才計劃中,由創業公社推薦的企業佔比高達80%,成功助力各企業拿到共超過1千萬元創業基金支援,用於滿足企業日常房租補貼、設備購置、團隊建設及技術研發等需求,為企業進一步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創業公社剛運營不久,入駐了一位85後創業者吳哲。他一個人開發出一個App,整合天涯論壇上好玩的帖子,並獲得了徐小平的真格基金300萬元天使投資。不到半年時間,就做成了一款名為“直播貼”的APP。如今,“直播貼”已更新迭代做視頻直播,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類軟體之一,吳哲也從一個人創業發展成為一個團隊運營。創業公社為吳哲的創業公司成功申報了“中關村雛鷹人才計劃”,而吳哲本人則榮登了“2015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

  “互助社區”:讓創業者抱團成長

  在丁磊的名片上印著代表創業公社的四個圖標,從創業公社四個字簡化而來。丁磊告訴記者,它們分別代表創業公寓、共用辦公、創業社交和小微金融四大業務板塊,四個板塊互為依託,可滿足創業者從居住到辦公、社交、金融的全方面需求。它表明,創業公社立志成為國內知名的創業生態空間運營商,為創業者打造一個最適宜的創業生態圈。

  “在創業公社,我們有一整套強大的服務團隊,為創業者提供一整個垂直的創業服務産業鏈。”丁磊説,“我們從2013年就與騰訊合作,運營全國第一家騰訊創業基地,為圍繞騰訊産業鏈條的創業者提供線下的空間和服務。現在已有8個騰訊産業鏈條上的創業團隊,分別依託騰訊開放平臺、騰訊雲、廣點通、應用寶等做業務。今年創業公社還與微軟中國開啟合作,通過向微軟採購的方式,為創業企業提供微軟免費的培訓公開課,幫助創業者成功。”

  “除此之外,我們還為創業者搭建了‘創業互助社區’,支援創業者抱團成長。在這個社區裏,眾多在創業路上奮鬥的創業者,在遇見技術、市場、融資等難題時,互為導師,樂於分享和互助。他們互相推薦投資人,互相發揮優勢,聯合做項目開拓市場。而這一切背後,是創業公社的服務支撐。”丁磊説。

  劉循序認為,創業本身就能形成一個生態圈。大量的創業團隊自發形成了技術和人的聚集,自然而然會吸引大型企業。“而大型企業過來之後,圍繞他們的産業鏈,又反過來可以給創業企業提供非常多的運營支撐和資源導入。生態圈中水準與垂直的良性關係就這樣建立起來了。”他説。

  “微股權”:用我的服務換你的股權

  過去,一説起孵化器,似乎就是出租物業給創業者,而在丁磊看來,好的孵化器絕不僅僅是“二房東”。他認為,創業公社與傳統孵化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連接”,包括人與空間的連接,人與服務的連接,還有人與人的連接。

  “過去傳統的孵化器,創業者們都不知道鄰居是誰。但是,在創業公社,不僅有一層共用式的空間,給創業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大家一起吃午飯、喝咖啡、做活動和培訓,通過日常接觸,互相熟悉。而且,創業公社還在嘗試根據創業者共同的屬性建立社群,增強創業者之間連接的粘性。在未來,創業公社將在創業者社群做更多業務創新,比如開發社群金融産品,將社群經濟效應變現等。”

  在中國,孵化器作為一個新興事物,事實上也是一種創業。而提到自己的創業,劉循序説最大感受就是“要用網際網路思維做創業孵化器”。剛開始創業,他拿出的第一版商業計劃書,就是把當時的知名孵化器拿來做一個複製:“很幼稚,拍腦袋。”但是隨著創業過程的深入,創業公社的商業模式在不斷調整。服務産品的快速迭代,怎麼樣才能最吸引客戶,怎麼樣才能最優體現你的附加值,怎麼去做創業者連接,這些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

  據丁磊介紹,如今,基於物理空間和金融服務的創業公社會幫助被發掘的企業對接資本市場,並將他們的股權開放給投資機構,債券開放給小貸公司。“除此之外,我們的政策諮詢部門還會專門尋找、研究各項扶持政策,幫助企業申請,最大化地讓創業者受益。”

  “不僅如此,我們還開發了線上系統——創業社交App‘創業呼啦圈’,基於人聯網技術讓創業公社裏的創業者能夠清楚地看到身邊的技術人員、投資者,實現最高效的對接。”丁磊説。

  當網際網路+孵化器,創業公社帶動了創業者自發集聚、分享資源、抱團創業的新局面,在這裡,創業也變得更加簡單。

  “近期,我們還啟動了‘微股權計劃’,即用我們的服務,幫助入孵的團隊打造成估值千萬的企業,在挑戰千萬估值的計劃中,我們會把許多資源,包括物理空間以及金融服務等,打包給創業者,換取企業微股權。未來,希望通過這些方法,幫助更多的創業企業早日成為影響世界的大企業!”丁磊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