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公社:打造創業生態圈
- 發佈時間:2015-09-14 14:2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公社:北京市第一批“眾創空間”之一,致力於為創業企業提供辦公空間、創業公寓、互助社交和金融服務。2013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成立,兩年來運營規模爆發性增長,網點拓展到海淀、豐臺、亦莊、朝陽等北京其他地區和貴陽、天津等地。
創業公社創始人、董事長劉循序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4日訊(記者 祝惠春)“雙創時代”,各類創業孵化器風起雲湧,遍地開花,大浪淘沙。很多已面臨被洗牌的厄運,而有一家“眾創空間”,僅僅兩年時間,從北京走向貴陽、天津,呈現出爆髮式增長,它就是“創業公社”。為什麼創業公社發展如此之快?帶著這個疑問,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市西五環中關村科技園石景山園區的創業公社總部。西山八大處腳下,這片嶄新的辦公樓宇格外靚麗。充滿現代感的共用式辦公空間裏,年輕的創業者們或在工位電腦前工作;或在會議室裏激情討論;或在咖啡廳裏洽談、沉思。這裡隨處洋溢著積極向上的昂揚的創業精神。
石景山區是北京市傳統老工業區,在這裡做創業服務,可比創新創業的中心區域中關村要艱難的多。“兩年多前,這片園區很荒涼,樓也是毛胚狀態,現在創業氛圍逐漸活躍了,我們是第一批開荒者。”創業公社創始人、董事長劉循序接受了我們的訪問,分享他的創業心得。
垂直整合+互助社區=創業生態圈
2013年,中關村管委會啟動雛鷹人才計劃,支援青年創業,在石景山、海淀和朝陽設立基地,委託創投機構進行市場化運營。石景山區的雛鷹人才基地選取了北京京西創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以下簡稱“京西創投”)來運營。創業公社起初是京西創投的內部創業項目,最開始就三個人的團隊來做,後來感覺創業孵化這個事情值得去做,就成立了市場化的獨立主體來運營。
劉循序開朗健談。他從北京大學獲得物理、數學、經濟學三個學士學位和中科院物理學博士學位、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博士後,畢業後在北京市金融局幹了3年半公務員,之後公考到京西創投做股權投資。
創業公社定位為“創業生態圈的運營商”。如何理解?劉循序解釋,以創業公社石景山分部為例,共用式辦公空間一共200個工位,兩年來一直保持滿座狀態。這是一個小生態圈,200個人裏面,有正走向成功的創業者,有剛出學校的學生,也有一些投資人。創業公社從垂直産業鏈和打造互助社區兩個方向服務這個創業生態圈。
“在垂直産業鏈方面,我們從2013年就與騰訊合作,運營全國第一家騰訊創業基地,為圍繞騰訊産業鏈條的創業者提供線下的空間和服務。現在已有8個騰訊産業鏈條上的創業團隊,分別依託騰訊開放平臺、騰訊雲、廣點通、應用寶等做業務。”劉循序説,“今年,創業公社與微軟中國開啟合作。創業公社通過向微軟採購的方式,為創業企業提供微軟免費的培訓公開課。同時,微軟向創業公社的創業者開放BizSpark計劃,免費提供軟體服務、技術支援、市場和融資渠道等資源,促進創業成功。”
除了圍繞大企業孵化相關創業企業,為其提供産業資源服務外,創業公社還致力於在創業生態圈水準方向,讓創業者之間形成 “創業互助社區”,支援創業者抱團成長。在“創業互助社區”裏,眾多在創業路上奮鬥的創業者,在遇見技術、市場、融資等難題時,互為導師,樂於分享和互助。他們互相推薦投資人,互相發揮優勢,聯合做項目開拓市場。而這一切背後,是創業公社的服務支撐。
劉循序認為,創業本身就能形成一個生態圈。大量的創業團隊自發形成了技術和人的聚集,自然而然會吸引大型企業;而大型企業過來之後,圍繞他們的産業鏈,又反過來可以給創業企業提供非常多的運營支撐和資源導入。生態圈中水準與垂直的良性關係就這樣建立起來了。
標準化服務 打造創業百寶箱
“做創業公社初期,是想為創投基金提供前端孵化功能。當時,與李開復老師的創新工場和創業大街的車庫咖啡等也聊過,他們各自代表了不同的運營方向和領域。”劉循序説,“而我們想做一個標準化孵化平臺,包含創業者、投資人和金融、政策等一系列創業相關的標準服務。”
順著這個思路,創業公社第一步搭建創業基礎設施,即場地産品,包括標準化的開放式工位、中小型獨立辦公室、大型總部辦公場地和創業公寓。在擁有這些舒適便捷的場地産品之後,創業公社逐步形成服務的標準化産品。“服務幾百家企業的時候一定需要標準化。”劉循序説:“我們通過標準化八項企業服務——場地、基礎運營、培訓、法律、招聘、政策、投行、導師,生成創業百寶箱,無差異的推送給創業企業,實實在在解決企業在設立、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痛點需求。而當一個企業習慣了你給它提供貼身式保姆服務的時候,他一定會走入一個路徑依賴”。
一些基礎服務,如工商稅務等基礎運營、招聘、法律等。創業公社通過團購打包給合作機構,為創業企業爭取到低於市場的優惠價格。這些合作機構在創業公社網點設置業務受理臺,以便與創業者溝通。創業公社採取大眾點評機制,創業者在獲得服務後給予反饋評價,據此精選受合作機構,保證服務品質。“這些大量的基礎服務是免費公益性的,但是我們高端的增值服務,能給企業帶來額外的收入和效益的,比如幫它拓展客戶、幫它拿融資、幫它實現企業並購,這些是市場化行為。”
創業公社目前孵化服務了近600家企業,其中大部分是科技型企業,屬於政府支援創新創業政策的最有力申請者。創業公社每年為這些企業針對性地申請符合條件的政府政策,已經服務了全北京市80%的中關村雛鷹企業。
針對創業企業最渴求的資金剛需,創業公社更是依託京西創投和2014年引入的戰略投資者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兩大股東的金融領域背景,開展小微金融服務,為創業者提供商業籌劃、融資路演和定制化的債權融資服務。在引入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戰略投資後,創業公社申請成為北京四板市場的推薦機構會員,為創業企業提供四板掛牌和展示的標準化投行服務,通過四板市場規範的投融資平臺,大大提高創業企業融資成功率。如今入駐企業一半以上,已經獲得了投資人的投資。
2013年,創業公社剛運營不久,入駐了一位85後創業者吳哲。他一個人開發出一個APP整合天涯論壇上好玩的帖子,並獲得了徐小平的真格基金300萬元天使投資基金。不到半年時間,做成了一款名為“直播貼”的APP。如今,“直播貼”已更新迭代做視頻直播,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類軟體之一,吳哲也從一個人創業發展成為一個團隊運營。創業公社為吳哲的創業公司成功申報了“中關村雛鷹人才計劃”,而吳哲本人則榮登了“2015福布斯中國30歲以下創業者”榜單。
扁平化管理 連鎖化經營
“拼的就是執行”,這是劉循序的一句口頭禪。創業服務難做,每一天,每家企業可能併發式爆出好幾個需求。創業公社入駐600多個企業,意味著每天可能有上千個服務請求。如何快速服務企業?劉循序的思路是“集團軍作戰,扁平化管理”, 賦予一線服務團隊決策權,讓每一個和創業者接觸的前端人員都能直接做決策。
在劉循序看來,創業服務本身是一個行業,什麼樣的機制、招什麼樣的人、形成什麼樣的格局,最後就決定了事情做多大,所以這是一個高投入的行業,一定要建立一個作戰力強的集團軍,只有高素質人才才能真正對接幫助高端創業者。創業公社建立了一個60多人的高效率團隊,其中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佔60%,10%的海歸。“我們的團隊裏有酒店管理、工程、金融、政策研究、電腦、藝術設計等各類人才,這麼一群聰明的年輕人構成了服務主力。我們本身也是在創業,在這個過程中,員工個人的成長也很快,大家每天儘管非常辛苦,但都是很樂呵的狀態。”
在標準化服務和扁平化管理的基礎上,創業公社逐漸品牌化,在石景山、海淀、亦莊、豐臺等地形成網點連鎖。在劉循序看來,創業本身沒有地域限制,創業者決定辦公場地的因素多種多樣,可能是産業聚集,也可能僅由員工居住地點決定,創業公社不希望人為劃定服務界限。他表示:創業公社正按著1+M+Nn的戰略路徑擴大發展;1指的是創業服務綜合體總部,即目前的創業公社石景山總部,未來可能在亦莊、通州等地區建立這樣的集辦公空間、公寓和休閒咖啡廳為一體的綜合體;M指的是在北京各地以輕資産的模式佈局創業公社網點,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服務;Nn指的是以社群的機制和社交APP,聚合連接創業者。
快速迭代商業計劃 用連接創造社群經濟
談到創業體會,劉循序説一個最大感受是“用網際網路思維做創業孵化器。”剛開始創業,他拿出的第一版商業計劃書,就是把車庫、創新工廠等做一個複製:“很幼稚,拍腦袋。”但是隨著創業過程的深入,創業公社的商業模式在不斷調整。“服務産品的快速迭代,怎麼樣能夠最能吸引客戶,怎麼樣能夠最優體現你的附加值,怎麼去做創業者連接。隨著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2年的時間,我們的商業模式,在我電腦裏邊存了76稿。”
劉循序説,這是一個快速迭代的過程,每次隨著創業者的需求,改變我們的服務産品,每一版都是一個微調,但是到最後會發現,跟預想的完全不一樣了:“這就是創業服務的精髓。在反覆的錘鍊過程之中,真正理解創業者的需求。”
過去,一説起孵化器,似乎就是出租物業給創業者。在劉循序看來,這是創業服務業必須要改變的刻板印象。他認為,創業公社與傳統孵化器最大的區別就在於“連接”,包括人與空間的連接,人與服務的連接,還有人與人的連接”。過去傳統的孵化器,創業者們都不知道鄰居是誰。但是,在創業公社,不僅有一層共用式的空間,給創業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場所,大家一起吃午飯、喝咖啡、做活動和培訓,通過日常接觸,互相熟悉。而且創業公社還在嘗試根據創業者共同的屬性建立社群,增強創業者之間連接的粘性。在未來,創業公社將在創業者社群做更多業務創新,比如開發社群金融産品,將社群經濟效應變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