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拐點臨近 信託業迎來最大轉型期

  • 發佈時間:2015-12-09 01:29:48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陵晚報記者 王雅樂

  2015年,在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下降、經營景氣度持續下滑、優質資産難尋等因素影響下,信託業資産規模迎來5年來首次環比負增長,身處陣痛期的信託業,也迎來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人才流失。在業務、利率市場化的環境下,多數信託公司正在積極開拓的創新業務或將改變以往粗放單一的生長模式。

  行業拐點悄然臨近

  中國信託業協會日前發佈的“2015年3季度末信託公司主要業務數據”,信託資産規模、固有資産規模、信託各盈利指標在三季度都出現大幅回落。

  數據顯示,截止到三季度末,信託業資産規模為15.62萬億元,較二季度減少了2500億元,環比下降1.58%。這是自2010年以來信託資産首次出現環比負增長。

  前三季度,信託全行業實現利潤總額548.71億元。截至三季度末,信託全行業實現經營收入822.14億元,第三季度實現經營收入278.08億元,比2014年第三季度同比大幅增長32.54%,比二季度環比下降11.47%。就同比增速而言,2015年二季度經營收入同比增長42.68%,三季度增幅下降約10個百分點。

  對於信託業資産規模的下滑,用益信託工作室首席分析師李暘表示:一方面,宏觀經濟下行和結構調整,實體企業經營不景氣對信託業産生很大影響;另一方面,信託業本身受到市場和監管政策因素影響,經過清理杠桿資金削減了2015年業務增量,今年一二季度發行的信託産品可能在三季度被提前清理離場。

  信託公司自營業務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是投資于證券市場,6月以來,股市劇烈震蕩,證券市場波動以及一系列清理配資行動,對證券投資類業務産生較大的影響。數據顯示,三季度股票信託規模大幅縮水,二季度末股票信託的規模達到1.41萬億元,到三季度末,這一數字僅為9000億元,減少5100億元。

  陣痛期後走上轉型路

  曾幾何時,信託公司曾是金融圈的“高富帥”,擁有過不少美好的舊時光。而如今,信託行業的發展似乎陷入瓶頸。在分類監管、信託經理終身負責制等監管措施漸次出臺的大背景下,信託業可以涉及的業務領域卻在萎縮:涉房類集合類信託業務風險較大,對信託公司主動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逐漸被收緊;通道類業務面臨基金子公司等同業價格戰的貼身肉搏;股災前遍地開花的傘形信託配資業務,在去杠桿化過程中被堅決終止。而隨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越來越多的信託産品出現各種兌付難題——延期兌付、打折兌付、提前兌付,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三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有506個,比上季度末增加56個,規模達到108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1.51%,較上季度末環比增長4.74%。三季度,信託業資産不良率為0.69%,較上季度提升0.04%。

  在多重壓力作用下,2015年下半年,信託業陣痛期到達頂峰——地産、地方融資平臺以及證券投資類三大業務陷入困境,信託業也迎來了近年規模最大的離職潮。一些信託公司每隔三年幾乎就有一半以上的員工“換血”。今年以來這種情形似乎在加劇,不少信託公司人員都跳槽去了基金子公司或者券商資管等金融機構,有的甚至是整個團隊集體跨行業跳槽。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官方數據,截至2014年底,信託從業人員僅16683人。

  “日子肯定越來越難過,我們也都有心理準備,準備好厚厚的‘棉襖’過冬。”上海一家大型信託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

  不過,業內專家表示,信託業整體經營業績保持常態增長水準。目前,不少信託公司開始走上轉型之路,網際網路信託、家族信託、消費信託、藝術品信託、PPP項目、海外資産配置等方面的創新為信託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