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原油開拼“耐力”

  • 發佈時間:2015-12-07 21:30:51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儘管歐佩克將産量商榷的任務推到了2016年年中,但市場普遍認為,鋻於伊朗原油即將入市,屆時歐佩克極有可能將其日産量上限提高至3150萬桶。即便原油繼續維持目前的價格水準,歐佩克也不會計劃減産。

  但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副所長廖百智認為並不能如此簡單地下結論。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他指出,歐佩克沒有給出結果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量。

  首先,最主要的原因是國際原油市場供需失衡,歐佩克回天乏力。去年以來,國際油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失衡,而歐佩克現在主導市場和油價的能力在下降,佔世界石油産量不足40%。“隨著歷史性的轉變,現在歐佩克能發揮的作用已不能與過去同日而語,面對不斷下跌的國際油價,可以説歐佩克已經有心無力,即使其想限産保價,也未必能實現。”廖百智坦言,市場的主導性生産者已經從歐佩克轉向了美國等非歐佩克國家。

  其次,歐佩克對成員國約束力有限,相比低價,失去市場份額更可怕。

  廖百智指出,歷史上歐佩克成員曾執行過限産保價,沙特1980年帶頭將産量從1000多萬桶降到1985年的360萬桶,但油價非但沒有上漲,反而讓沙特失去了市場份額。尤其是,當時在歐佩克作出了減産決定後,成員國卻沒幾個真正執行的,反而趁機超産。歐佩克對自身成員的約束力沒想像中那麼大。

  再次,“國際油價已經陷入了一場比拼耐力的遊戲中,看誰先承受不住。正如沙特所説,只要俄羅斯和伊朗先減産他就減。歐佩克成員國的優勢就是生産成本低,尤其是與頁巖油相比。有數據表明沙特原油生産成本是5~6美元,頁巖油則是25~80美元,區間很大。”廖百智説。

  此外,從政治層面來看,廖百智認為,從海灣産油國打擊伊朗的目的來説,歐佩克就肯定不會減産。有數據顯示,沙特的財政儲備還有6000多億美元,科威特有近6000億美元。按照沙特今年以來的支出計算,還能撐32個月,比之伊朗和俄羅斯,歐佩克顯然更能“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