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上保險”

  • 發佈時間:2015-12-07 05:59:4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加快建立三地一體化的機動車保險電子保單機制和機動車輛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機制,積極爭取將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和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試點區域範圍,推動京津冀地區養老健康保障服務一體化和均等化

  12月4日,中國保監會發佈《中國保監會關於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明確了保險業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重點支援領域、行業一體化和政策支撐體系。

  加速養老醫療資源“低窪地”建設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我國現階段的重大決策部署,《指導意見》明確保險業要堅持改革創新,堅持重點突破,堅持需求導向,抓住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發揮保險功能作用,著力做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産業升級轉移的保險配套服務,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保監會發展改革部副主任何肖鋒表示。

  在支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指導意見》提出根據三地産業分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機構批設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引導保險法人機構落戶天津、河北。“鼓勵保險機構在河北、天津統籌佈局養老、醫療産業,引導向京外疏解養老需求和就醫壓力。”

  那麼,如何引導保險機構落戶天津、河北?《指導意見》在“支援京津冀公共服務一體化”上提到,要大力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積極爭取將京津冀三省市共同納入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和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試點區域範圍,推動京津冀地區養老健康保障服務一體化和均等化。

  “各地政府的京津冀規劃中有醫療、養老相關的稅優政策,這也適用於保險機構。”何肖鋒認為,推動養老健康保障服務一體化和均等化需要更多的部門協調併合力,拿出更多的優惠政策,讓養老、醫療資源“低窪”的地區儘快跟上來。

  鼓勵險資支援三地交通一體化發展

  除了支援醫療養老資源的轉移,另一塊比較重要的工作需要保險業來做的就是三地交通的一體化。對此,《指導意見》鼓勵保險機構發揮保險資金優勢,全力服務京津冀區域便捷高效、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建立三地一體化的機動車保險電子保單機制和機動車輛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機制,支援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

  之所以鼓勵險資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決策層看中的正是保險資金的資金量比較大、期限比較長等優勢。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李心愉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險資金的這兩大優勢決定了它適合投資于支援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險資也積累了很多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的經驗。

  具體來看,《指導意見》鼓勵保險機構發揮保險資金優勢,為京津冀地區高速鐵路、高速公路、航空、城際快速軌道交通、津冀港口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等重點領域和重點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援。另外,推動中國保險投資基金髮起設立專項投資基金,支援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在風險可控和依法合規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展京津冀基礎設施項目的行業範圍,豐富增信措施和交易結構,創新保險資金運用方式。

  “相信保險機構也有這方面的投資意願,參與到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中謀求自身發展。”李心愉説,希望國家有相關扶持政策及實施細則的出臺。

  營造更為寬鬆制度環境

  《指導意見》強調,要創新京津冀三地監管與行業自律合作機制,建立京津冀保險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和京津冀保險行業自律工作機制,推動三地保險市場互聯互通。保險監管部門要推動區域監管標準一體化,消除政策壁壘,營造促進三地協同發展更為寬鬆的制度環境。

  何肖鋒表示,目前來説,因地方經濟特點和發展水準,各地監管標準、力度上會有比較不一樣的地方,未來希望將三地監管標準儘量統一。“因為未來可能會有異地合格機構到北京來做業務,那就要適應北京的標準,我們希望標準能在監管層面清晰透明。”

  “總體來説,監管層還是會堅持‘放開前端、管住後端’的監管思路,激發京津冀三地保險市場的活力並維持其健康持續發展。”李心愉認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