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第二批車企“勸退”名單發佈

  • 發佈時間:2015-12-07 03:29:22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習記者 陳雪檸

  工信部近日發佈公告,對92家不能維持正常生産經營的汽車、摩托車生産企業予以公示,公示期從2015年12月1日起,至2017年11月30日止,為期兩年。公示期間,不受理被特別公示企業的新産品申報。公示期滿後,車企若未申請準入條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將被暫停車輛生産資質,且不得辦理更名、遷址等基本情況變更手續。

  這已是工信部公佈的第二批“勸退”車企名單。業內認為,勸退車企名單釋放的政策信號,將大大加快企業兼併重組的速度和效率,有利於中國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

  勸退空殼企業數量翻番

  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就下發了關於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2013年又發佈了《特別公示車輛生産企業(第1批)》,涉及48家車企,特別公示期從2013年1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

  如今,第一批名單的公示期已過,包括吉林通田汽車在內的14家“僵屍車企”未提出準入條件考核申請,已正式退市,不再擁有車輛生産資質;22家企業近期提出考核申請,工信部正在組織考核,如果考核不合格,依然難逃退市的命運。

  在第二批公示名單中,涉及整車生産企業7家、客車及運輸類專用車生産企業70家、摩托車生産企業15家,總數達到92家。與第一批名單相比,第二批公示的車企數量幾乎翻番,汽車企業兼併重組的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批公示名單中,有兩家企業位於北京,分別是北京中大燕京汽車有限公司和北京京駝偉業挂車有限公司。

  作為老牌的汽車製造企業之一,燕京汽車曾是中國汽車的知名品牌。2003年公司被江蘇中大工業集團控股經營,更名為北京中大燕京汽車有限公司,以汽車製造和汽車配套件製造為主。而今,中大燕京汽車有限公司的網站雖然仍可瀏覽,但網站上的企業新聞、業內動態等板塊既有時政消息,又有娛樂八卦,跟企業本身並無任何關係;聯繫人電話更新于兩年前,如今已是私人電話。其他車企則大多沒有官方網站,資訊一片混亂。

  勸退的車企多為邊緣企業,早已被市場競爭所淘汰。汽車業資深專家賈新光此前表示,勸退車企的共同特點就是地域鮮明,“也許只有當地人曾見過他們生産的産品。”勸退這樣的企業勢在必行。

  拔掉“僵屍車企”的搖錢樹

  “‘僵屍企業’是一種比較形象的説法,指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工信部副部長馮飛解釋。按工信部規定,不能維持正常生産經營的汽車生産企業是指連續兩年年銷量為零或極少(乘用車少於1000輛、大中型客車少於50輛、輕型客車少於100輛、中重型載貨車少於50輛、輕微型載貨車少於500輛、運輸類專用車少於100輛、摩托車少於1000輛)的生産企業。

  對於日産量達千輛的一線品牌車企來説,這個勸退標準是非常低的。因此,這實際上是向上榜的車企亮了黃牌,在提出警示的同時,也給企業留下一定的緩衝期。

  這些上榜企業在理論上雖然存在“復活”的可能,但由於很多已失去造血能力,因此如果沒有外力的幫助,通過考核的可能性較小。從第一批名單的執行情況來看,目前僅有四分之一的企業已順利恢復生産資質。從長遠看,隨著越來越多的“僵屍車企”相繼從行業中退出,我國汽車産業的集中程度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高。

  “僵屍車企”為何能夠長期存在?在業內看來,這些擁有生産資質但處於停産或半停産狀態的車企有自己的“生財之道”,就是高價出賣生産資質即“殼資源”。在此前生産資質“終身制”下,擁有生産資質的地方小企業可能憑藉“空殼”向收購企業漫天要價,妨礙行業重組。工信部出臺的這一車企退出機制,拔掉了這棵“搖錢樹”,有助於汽車行業統一市場的形成。

  十大車企集中度已達九成

  諸多“經營不良”企業的存在,不僅極大地浪費了産能資源,也不利於中國汽車産業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此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部長苗圩稱,就整個汽車行業來看,我國雖然已經連續數年成為汽車的第一大産銷國,仍舊大而不強。據介紹,目前汽車整車生産企業有184家,按集團口徑統計有76家,改裝車企業達到1056家之多。

  “從分佈來看,汽車整車的生産企業數量還是偏多,個頭比較小。這幾年通過競爭,前10家汽車生産企業的集中度達到90%。前5家企業集中度超過了50%。”苗圩介紹。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十月,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前十的生産企業為上汽、長安、東風、北汽、長城、江淮、華晨、吉利、一汽和奇瑞,前五家企業比重已達59.7%,接近六成。汽車的生産集中度已遠優於鋼鐵等行業。

  苗圩指出,建立汽車行業的退出機制,就是要打破汽車生産企業資質的終身制,建立起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督促落後的企業加大技術改造與轉型升級,同時,也可以通過兼併重組來不斷提高汽車整車企業的生産集中度。

  對於車企來説,兼併重組是打破發展瓶頸的捷徑。2013年,昌河汽車從長安脫離後,北上“改嫁”,最終被北汽兼併重組。北汽收購昌河70%股權。2014年,昌河汽車整體銷量達14.1萬輛,同比增長32.63%,昌河品牌煥發出新的活力。今年的廣州車展上,昌河推出首款SUV,豐富了自主品牌的産品譜係。

  隨著汽車市場增速放緩,國內車企的兼併重組正風起雲湧。不過,回顧過去幾年國內車企的兼併重組案例,能做到雙方共贏的並不算多。在專業人士看來,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和長遠規劃出發,才能有效地通過兼併重組實現“1+1>2”的“巨無霸”效應,奪取市場話語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