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過剩之下增産令人憂

  • 發佈時間:2015-12-07 03:29:37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葉 檀

  全球製造業低迷,從採購經理人指數、大宗商品價格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等方面,都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即便如此,一些産業卻還在增産。這裡面有兩大原因,一是為了爭奪國際生存權,二是為了茍延殘喘,幻想著政府幫助續命後重新威武起來。

  11月28日,江西銅業銅陵有色等大型銅冶煉企業在上海開會,討論應對國際銅價跌至六年低點的局面。12月1日,銅冶煉骨幹企業聯合倡議,2016年將減少精銅産量35萬噸,但這只佔國內總産量的5%,相比過剩量明顯偏少。

  原油價格下降到委內瑞拉等國無法支撐的地步,從沙特到俄羅斯都沒有削減産能。12月4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舉行半年度會議,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前勘探和生産主管胡塞尼仍把OPEC所採取的高産量政策稱作是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價值2000億美元的延期項目關閉是非OPEC産油國處境艱難的證據。受創最重的將是美國頁巖油部門,預計低油價環境下美國日石油産量可能會降至800萬桶。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首席商品分析師巴賈內·謝爾多普表示:“OPEC明確表示,不會因油價下跌而減産,伊朗重返市場,日産量將超過3200萬桶。”

  原油價格大幅下降,重創了頁巖氣,重創了開採成本高的國家,也使富裕的中東外匯儲備下降。但是,比別人多活一天就是贏,就會贏得最後的勝利與定價權。當下的石油市場,美、中東、俄羅斯等國都在比拼著內力,如果退出,就會失去國際話語權甚至是生存權。

  對中國的製造業來説,産能過剩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僵屍企業無法退出,一些深度虧損企業甚至還在擴産。

  據報道,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鋼鐵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8.3%,同期全國鋼材産量卻增長了1%。從各省市來看,今年前10個月,河北鋼材産量達到21008.8萬噸,比去年同期的20196.5萬噸有所增加; 山東鋼材産量為7426.6萬噸,比去年同期也有增加;天津鋼材産量6841.6萬噸,比去年同期的6091.5萬噸增速超過了10%。

  出現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企業不想讓出市場,他們不想倒閉,不想被清算。筆者就聽到一些企業表示:咬牙也得堅持下去,一旦停産,只要有一家銀行抽貸,馬上就完了。現在還可以爭取資金迴圈,爭取地方政府補貼,而一旦關門就是債務當頭。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去過剩産能要學一學上世紀90年代的紡織砸錠。改革要有魄力,前提當然是不要改到大量失血。那時的中國找到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房地産與汽車,緊接著是加入WTO。如今,新的增長點在哪?

  筆者以為,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是服務業開放的象徵,我們必須培育出市場化的誠信企業和服務機構。不過,現在的改革比上世紀更難,因為牽涉制度改革。全球製造業復蘇還看不到時間表,各大宗商品生産國都在艱難度日,別指望別人減産、別人成本上升而自己得益。放棄幻想,在關鍵領域打破迷局,建立公平的市場,才是正確的選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