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鐵之心”
- 發佈時間:2015-12-07 03:29:36 來源: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錕
今年以來,作為上海六大支柱産業的電子資訊産品製造業,不僅全行業産值出現下降,不少企業更是陷入虧損困局。但上海先進半導體製造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先進”)卻成為這一行業的奇兵,前三季度盈利超過4000萬元。日前,這家規模不大的企業還與中國高鐵達成戰略同盟,為高鐵定制“中國芯”。
“高鐵之心”實現了國産化
這個“中國芯”是指中國自主設計、製造、封裝的6500V機車用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晶片。高鐵高達300公里的時速,靠的是將超高電流轉化為強勁動力,其中最關鍵部件就是IGBT。IGBT如同人的心臟,它是機車動力之源,也被稱為“高鐵之心”。
我國IGBT器件技術及産業化發展較晚,加之技術門檻高、投入大,這一産品長期被國外巨頭壟斷。
一塊成人巴掌大小的IGBT模組內共有36塊指甲大小的晶片,每塊晶片並聯擺放5萬個被稱作“元胞”的電子單元。這些元胞相當於IGBT的細胞,它們能夠在百萬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實現電流快速轉化。而要在指甲大小的晶片上均勻加工處理5萬個細如髮絲的元胞,對原材料品質、溫度、濕度等環境的精確控制近乎苛刻。簡而言之,IGBT晶片技術在功率半導體器件技術中屬於極難攻克的頂端。
中科院院士鄒世昌説,上海先進等聯合研製的6500V IGBT已通過産品鑒定,標誌著最核心的晶片製造工藝實現了國産化。
外界也有疑惑,國內業界名頭大的公司不少,為何偏偏是上海先進攻克了難題?其實,上海先進沒啥特別奧秘,就是碰到問題時選擇了“不走老路”。
從“代工明星”到自主生産
董事長陳建明一直説:得感謝2008年那場全球金融危機。當時,作為晶圓代工的上海先進也差一點破産,公司股價曾跌至每股7分錢。但這給公司帶來了一次如何再上路的大討論。
成立於1988年的上海先進,是上海首批積體電路企業,前20年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是電子元器件龍頭英飛淩等國際巨頭的代工廠,累計出貨IGBT晶圓超過80萬片。只是這種完全依賴國外訂單的模式,久而久之,也會讓企業喪失自主動力。結果金融危機來襲,代工廠連“湯也沒得喝”。
當然,放棄也需要底氣。當時公司已有5英寸、6英寸、8英寸三條生産線,工藝穩定,完全能實現自主生産。
只是,不做代工也意味著企業不能坐等“飯端上來”,要自己跑市場搞行銷,直面終端客戶。一場“南征北戰”大推銷就這樣開始了,第一個目標就是高鐵。而對中國高鐵來説,作為其動力之源的IGBT不能國産化,一直是塊心病。當上海先進這樣的代工明星企業主動到府時,高鐵製造企業自然很高興,雙方一拍即合。不過,接下來的研發過程還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上海先進副總裁周衛平説,研發初期一通電流,IGBT模組直接爆炸。雙方工程師進行了不下百次試驗,才找到突破口,並經過一年多技術攻關,最終實現2萬公里“不拋錨”的奇跡。
陳建明坦言,“脫離代工”之後的路,一方面讓企業看到了工業産品清晰的“生産-應用”路徑,另一方面市場應變能力也有了明顯提高。
日前,上海先進還與比亞迪簽約,為新能源汽車提供IGBT晶片。年底前,上海先進還將與國家電網建立戰略聯盟,共同研製超高壓直流/交流輸變電技術的IGBT器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