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醫學家和工程師深度融合
- 發佈時間:2015-12-07 01:30:3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張 強
醫學家和工程師,這兩種看似差別很大的職業,正在融合和交叉的道路上越來越近。12月5—6日,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2015年學術大會召開,我國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們齊聚北京,全面展示了這個領域的新成果和新進展。在這次會議上,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當選為新一屆理事長。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高度綜合的交叉學科。它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醫學和工程技術的緊密結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曹雪濤指出,“當前,‘網際網路+’、工業4.0等先進理念的提出,對我國生物醫學工程事業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我相信,生物醫學工程在國家層面可以有更大的作為,為健康中國2020戰略能夠順利實施助力。”
近年來,高分子材料科學、電子學、電腦科學等學科的不斷發展,極大推動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發展。如醫學影像領域正在興起的生物電阻抗成像技術,心電、腦電、肌電圖儀和多參量的監護儀等正在實現小型化和智慧化,手術室中的常規設備已發展為高頻電刀、鐳射刀、呼吸麻醉機以及各種急救治療儀等。
對此,曹雪濤介紹説,首先,生物醫學工程是一個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其研究和企業緊密融合。其次,它和高新技術結合得特別緊密,每當有新技術出現,生物醫學工程總會率先應用。再次,它的國際化也非常明顯,在技術引進與輸出、對外貿易上,總會出現它的身影。最後,政府也比較支援其發展,因為生物醫學工程企業屬於高技術産業,産品附加值高,會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正因為學科涵蓋面廣,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會員多達1.1萬餘人,包括專家會員和企業會員,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學會,未來肯定還要進一步擴大規模。”他説。
資料顯示,歐美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認識到生物醫學工程的重要性,基於其強大的經濟、科技實力,在相關領域處於世界前列。我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起步比較晚,起點比較低。引進、消化、跟蹤研究多,創造性研究較少;應用基礎研究多,取得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應用研究少。
對此,曹雪濤指出,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和國外最大的差距就在於自主核心技術的落後和缺乏。
“其實,中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者們在理論認識上和國外幾乎是同步的,但是由於自主核心技術的缺乏,很多想法難以實現,不能落地。特別是重大醫療器械的研發是需要專利技術支撐的,沒有專利化核心技術,就會極大影響行業競爭性與佔領制高點。”曹雪濤説,“同時,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足,大專院校的應用能力不夠,真正把理論創新和應用創新與企業産品的升級換代結合到一起的全鏈條創新融合能力比較弱。最後,真正擁有自主技術體系,特別是有國際引領性的一流領軍人才較少。我國生物醫學工程未來的創新發展尚需時日,需要生物醫學家和工程師的共同努力。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應該有十足信心並積極做好頂層設計和戰略佈局。”(科技日報北京12月6日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