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租屋走向科技“世界盃”
- 發佈時間:2015-12-07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創新創業園地
耿 挺 本報記者 王 春
由3位理工科創客男組成的創業團隊,一開始只能宅在出租屋內,通過網路論壇接單,做一些簡單的技術活。一個偶然的機會,團隊入駐上海産業技術研究眾創空間(SIST眾創空間),不僅註冊成立了肩並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還享受到上海産研院楊浦智慧化産品創新中心提供的技術服務,成功攬下了一個國際大合同 ——可水洗髮光騎行衣研發項目。在2015年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上,“肩並肩”的這款可穿戴産品摘得創新提名獎,如今已經在亞馬遜上以千元價格售賣。這是一個創客團隊的創業故事,更是上海産研院打造眾創空間所邁出的堅實一步。
從出租屋搬過來的創客團隊
“看到外企的那些同行工程師們,都是在給別人打工,我們覺得還不如給自己打工來得爽。”“肩並肩”創客三人組中的范碩這樣描述當初創業時的想法。對於3位88後出生的大學自動化專業本科生來説,有這樣的想法並非難以理解。畢竟在大學時,他們就已接觸到不少擺弄電子設備的項目,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但是,在大學裏做項目是一回事,自己出來創業又是另一回事。創客三人組起步的第一站是在一個居民小區的出租屋內。“當時條件非常簡陋,示波器、信號器、萬用錶這些簡單的電子工具一樣都沒有。”范碩説。對於一支定位在智慧硬體領域的技術團隊來説,缺少了這些工具就好像沒有裝備武器的士兵,即使有項目找到府,也難以承接下來。
最初,創業團隊只能從專業的智慧硬體網路論壇上找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術活。這些發佈在網上的項目報酬很少,但對於他們來説,卻是創業初期幾個月最重要的市場訂單。當時,也有一定規模的公司看中了他們的技術,到府來尋求合作,但看到辦公環境之後,原本欣賞的眼光就帶上了懷疑的色彩。
幸運的是,一位朋友向創業團隊推薦了SIST眾創空間。在基地,范碩看到了夢寐以求的東西——由上海産研院楊浦創新中心管理的資訊技術實驗試製平臺。“這裡不僅有正規的辦公場地,還有各種設備和實驗室,對於我們來説真是太重要了。”沒有什麼遲疑,他們當場決定從出租屋搬過來。從此,基地內多了一個名為“肩並肩”的創業團隊。
在公共實驗室研製産品
“很多創業團隊同‘肩並肩’一樣,是衝著專業技術服務來的,SIST眾創空間正通過建設‘研發+試製+産業+資本’四位一體的應用創新體系服務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上海産研院楊浦創新中心副主任孔繁榮説。
對於創業企業,尤其是“肩並肩”這樣的技術創業團隊來説,專業的技術服務孵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013年,一家英國公司從網上找到了“肩並肩”團隊,要求設計製作一款發光騎行服。這是“肩並肩”團隊獲得的第一筆正式合同。“整個研發過程花費了半年多。”范碩説,“在研發過程中,我們幾乎佔領了公共實驗室‘嵌入式試製工程區’,SIST眾創空間的老師們也一直耐心地幫助我們。”
公共實驗室看上去就像是一個電腦軟體創客空間:在軟體測試區的黑板上,週一到週五的服務流程表排得滿滿的,SIST眾創空間的軟體工程師正在幫助企業技術人員進行軟體測試。同樣的場景在其他幾個試製區都可以看到。
更讓范碩印象深刻的是,在研發過程中,團隊發現原先設計的功耗一直居高不下,一件衣服只能穿半天,就需要重新充電。在多次碰壁之後,SIST眾創空間的技術工程師給出了電源管理的方案,成為團隊再次開發的重要參考。結果,新的衣服能夠穩定發光兩三天,遠遠超過英國公司的要求。
最終,“肩並肩”團隊設計製造的發光騎行服在被稱為科技界“世界盃”的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上大放異彩。而在2015年上半年,“肩並肩”生産了近2萬套這種炫酷的産品。
複製技術服務眾創模式
“肩並肩”只是上海産研院楊浦創新中心自成立以來孵化的176家科技企業之一。這其中,已經有49家企業完成天使輪投資、19家企業完成A輪融資、2家企業獲得上市公司並購、1家企業新三板上市、1家企業新三板過會通過,累計獲得風險投資1.37億元。
在上海打造科創中心和大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上海産研院正積極深化眾創空間建設。今後一兩年內,産研院負責規劃設計的創業面積將達到1萬平方米,服務內容覆蓋“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智慧製造、3D列印等六大領域。
此外,上海産研院將以浦東、楊浦為起點,複製眾創服務模式,計劃在普陀、閘北、徐匯等區域新建眾創服務基地,為創業者提供從創意、設計、研發到試製、整合、融資、行銷全過程的創新生態環境。同時,通過聯合研發、産研結合、渠道共用、資本聯投等方式,從技術、資金、産業等多重環節滲透企業創新創業。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