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手機APP可查小區維修資金

  • 發佈時間:2015-12-05 15:31:47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在,居民用手機登錄上海物業APP可隨時隨地查詢個人房屋及小區維修資金使用情況。對於“維修資金”從沒概念、不知情,到參與監督、維護權利,業主自主管理之路正在起步。

  維修資金隨時可查

  上海市物業管理事務中心維修資金管理科科長張炳軍略顯無奈地表示,雖然情況在不斷改善,但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居民分不清物業費和維修資金兩者間的區別,常常將其混淆。按照規定,當維修資金餘額低於首期籌款金額30%的時候,需再次向居民籌集維修資金。而這個時候有些居民就表示不能理解,“我明明交了物業費,為什麼還要收這個錢?”而事實上,物業費是業主聘請物業公司提供包括保安、保潔、保綠、保修等服務所支付的服務費;而維修資金則完全是另一回事:由於小區內區分所有權的共用空間、共用設備的産權歸業主共同所有,業主在享受使用權等權利的同時也應當履行相應義務——承擔維修更新改造費用。張炳軍説:“以往我們居民對維修資金不關注,自然也就沒有概念。雖然每年4月份,我們居民都會收到一張維修資金對帳單,但以前真正關注這塊的人還是少數。”

  現在,居民無需特地前往物業公司詢問,商品房住戶只要在上海物業APP上點擊進入“小區資訊”便可即刻查詢每半年小區維修資金使用情況、當年個人維修資金賬戶支出情況、小區公共收益情況;售後房住戶最快在12月底,也能通過這一渠道獲悉小區的維修資金使用情況,個人的維修資金賬戶情況要明年才能看到。

  張炳軍透露,通過資訊公開查詢,更多的居民開始關注維修資金,也更加願意積極地參與監督管理。“維修資金本身就是屬於業主的,我們樂意看到業主對這筆‘自己的錢’更上心。”

  維權意識不斷增強

  自從維修資金自助查詢開通後,上海物業962121熱線接到了越來越多業主打來的電話,詢問詳細支出情況。“業主得知了支出數額就會想要得知這錢花在了哪、怎麼花的。”張炳軍説,大多數詢問業主主要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比如記錄顯示支出一百塊,第一,業主想知道這一百塊錢究竟花在維修什麼東西上;第二,動用這一百塊前有沒有徵詢業主的意見,也就是流程問題。從這點可以看出來,我們業主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他透露,去年從1月到10月,962121熱線受理了有關維修資金的200多件諮詢、投訴。

  另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是今年2月份來自寶山區人民法院的一紙判決書。去年年底康華苑小區的業主提出訴請,要求查看維修資金的賬目明細。起因在於業主發現專項維修資金使用突然提速,近1600萬餘額大幅減少。但最初業主們查看賬目的要求並沒有得到滿足,原因是小區業委會認為業主個人無權查看整個小區每筆維修資金支出的明細。但最終寶山區人民法院支援原告全部訴請,理由是該案主法官認為,根據《物權法》和最高法院司法解釋,小區業主依法享有對小區相關管理及收益等情況和資料的知情權。張炳軍表示,我們支援法院的判決。

  自主管理方興未艾

  張炳軍説,從長遠角度看,公開維修資金自助查詢並通過手機APP擴寬查詢渠道,在提供便利的同時其實也是為了推動業主進行維修資金的自主管理。“政府給予指導、輔以行政手段,但真正管理者應該是業主自己。”現在在上海還有很多居民並不清楚小區的“公共收益”,例如停車費、廣告費等。在這一方面,楊浦區三湘世紀花城業主委員會的管理方法值得借鑒。擁有11年業委員會主任任職經驗的金鑫告訴記者,在他們小區,小區獲得的公共收益全部成為“小區養老金”維修資金的補充。在交盤14年中,維修資金曾有過幾百萬的支出,但截至目前餘額非但沒有減少,而且還增加了50%。金鑫提出,“不讓公共收益在‘體外迴圈’是我們的一致想法。”

  過去,很多小區居民認為維修資金的監督管理是政府的責任,但當業主真正接過這一“包袱”時,管理過程其實相對更細緻、更公平,因為畢竟只有小區的業主才最了解實際情況。金鑫説,在實際管理中,他們發現了不少過去不曾留意到的細節。例如,按照規定,高層住戶在交納維修資金時比多層住戶要多繳納3個百分點,用於高層建築電梯維修養護;但如果這3個百分點的資金不能做到專款專用,那麼就有可能存在這樣一種情況,在一定時期內小區將所有可用資金都用於例如道路等其他方面維修,而等到下次籌款時高層住戶又必須多交3個百分點。這對於高層住戶來説實際上是不公平的。金鑫説:“這幾年,我們業委會破除了不少類似的公平漏洞,越來越多的居民也開始加入到監督管理的隊伍。”

  本報記者 楊玉紅 實習生 門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