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同濟發佈最新中國産業園區百強榜單

  • 發佈時間:2015-12-05 15:31:44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3日,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所屬同濟發展研究院和新華社中國金融資訊中心主辦的“2015(第三屆)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論壇”在上海陸家嘴舉行。論壇揭曉了2015年最新一期的中國産業園區百強榜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上海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蘇州工業園區位列前三名。

  持續發展的九大態勢

  本次論壇發佈了《2015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通過對2014年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指數進行分析,尤其是通過對2014年與2013年兩年指數的比較研究,提出了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的九大態勢:即量與質雙向穩步發展、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進程加快、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作用增強、經濟效益提升成果顯著、中西部園區趕超勢頭強勁、高新區與經開區特色突顯、“全能榜”園區數量保持增長、園區持續發展格局保持整體穩定、園區持續發展開始體現融合化特徵。

  具體來看:2014年度,我國新增國家級經濟開發區8家,分別位於黑龍江雙鴨山、天津東麗等地,累計達到218家。新增國家級高新區7家,分別位於遼寧阜新、江蘇南通等地,累計達到115家。與此同時,2014-2015年,國家開始啟動一系列重大戰略佈局,主要包括推動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和主導國際區域協同發展。前者通過國內産業轉型升級、重視中國製造、“網際網路+”、大眾創新創業等方式得以實現;後者同時面向國內和國外,表現為對外開放、“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戰略。

  轉型創新是發展趨勢

  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成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未來建設的主旋律。2014-2015年,陸續有深圳、蘇南、天津、長株潭、成都、杭州、西安7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繼設立(與之前的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上海張江累計達到10家),這些園區均制定了5年規劃綱要,將全面享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相關政策,並結合自身特點,在推進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科技金融結合、智慧財産權運用和保護、新型創新組織培育、産城融合等方面積極探索。

  2015年是中國産業園區發展30年後的第一年。今年,《2015年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的主題為“園區融合化與國際化”,報告認為這可以反映出産業園區的重要趨勢,同時,也是對2014年提出的園區2.0觀點的深化與補充。其目的一是通過融合,將園區在空間上的簡單集聚轉化為有機整合的産業集群,以獲取産業鏈的整合優勢;二是通過融合,整合園區內與園區外的相關産業,以獲取園區空間拓展的紅利,並以此構築園區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提出“園區走出去”理念

  《2015年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明確提出,中國“走出去”可分為三部曲:即80年代以價廉為特徵的“産品走出去”;90年代以資源和市場為特徵的“企業走出去”;現在可以而且應該選擇以産業集群為特徵的“園區走出去”。相較于前兩步走出去,“園區走出去”將改變我國企業在國際上單打獨鬥的狀況,有利於打破國際區域市場壁壘,在基礎設施、品牌擴展等方面更好地發揮投入少而效益強的經濟性規模優勢;有利於集中展現並傳播我國與東道國共用發展軟實力的政治性主張優勢;有利於我國企業在國際區域社會不穩定條件下改善與增強威懾和防衛的安全性保障優勢。

  據統計,目前在海外建設的園區已達到118家,涉及近50個國家和地區,但是,大都屬於企業自建自用和企業自建他用這兩種園區類型,與國外合建的園區極少;在開發規模管理方式和運營效益等方面也還處於初級階段。

  與會學者、專家均認為,《2015中國産業園區持續發展藍皮書》的發佈以及“園區走出去”理念的提出,對於産業園區主管部門領導、産業園區管理者、專家學者等,在了解産業園區最新資料、掌握理論研究成果、指導産業園區持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報記者 張炯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