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明年北京“動批”疏解3萬從業人員 國家級生活服務區什麼樣

  • 發佈時間:2015-12-03 14:45: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西城區作為首都功能核心區,在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服務和保障首都職能履行中,肩負著重要責任和光榮使命……”昨天上午,剛剛到西城區上任三天的區委書記盧映川,對核心區的疏解進行了解讀。

  盧映川介紹,西城區共有商品交易市場91家,總面積42.5萬平方米,經營商戶近2萬戶,其中區域性專業市場主要聚集在動物園地區。目前,撤市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下一步,將加大對市場的疏解力度,持續、有力、有序推動區域性專業市場疏解工作不放鬆,2016年底前,動批徹底疏解全部30萬平方米市場,疏解從業人員3萬人,減少流動人口5萬至10萬人。

  今年,西城區的職業教育以整合提質為切入點,已完成4個校址的騰退工作,整合成為一所職業教育學院。將繼續精減專業、壓縮規模,建設新的職教園區。

  嚴格把好産業準入關,把加強人口調控工作落到實處。2014年西城區制定了比市級禁限目錄更嚴格的《西城區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實施近一年來,效果明顯,下降最明顯的是批發和零售業。下一步將在嚴格執行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西城區的新增産業禁止限制目錄,牢牢把住産業準入的關口不放鬆。

  推進棚戶區改造,持續不斷地改善民生。今年啟動了以白紙坊地區為重點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共有52項,佔全市總任務的1/5。下一步,要著眼群眾現實需求,加大建設力度,千方百計改善居民居住條件。

  數讀

  商氣大降 “動批”日均客流減至1萬人

  西城區商品交易市場中的區域性專業市場主要聚集在動物園地區,該地區有12家市場,總建築面積達到33.6萬平方米,佔全區的79%。率先解決“動批”疏解問題是西城區疏解工作的重中之重。2015年底前,商戶從11271個攤位減少60%以上;完成30萬平方米中20萬平方米騰退任務。提前收回阜外大街天意市場3800平方米經營場所和天意市場(地安門店)6600平方米權益。

  目前,“動批”市場周邊安全形勢、環境衛生、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商業氛圍大幅下降,人流量從之前的日均6萬至7萬人,下降到現在的日均1萬人左右。

  四校合一 職校生縮減為2700人

  西城區現有4所職業學校,共有校址12處,總建築面積10.24萬平方米。西城職業教育以整合提質為工作目標:一是精減專業,擬將現有的40個專業調減至10個重點的、發展前景好、符合西城需要的專業;二是壓縮規模,將學生規模由現有的4530人縮減為2700人;三是將現有4所職業高中整合成一所職業教育學院。2015年相關工作已經啟動,已完成北京市實驗職業學校廣外校區、北京市財會學校紅居街校區等五址的騰退工作,共騰退3.9萬平方米。新校址的修繕改造工作已經開始。

  便民優先 清退地下室4134間

  今年西城區共排查上賬“七小”無證無照主體1451戶,共取締、規範“七小”違法經營主體1315戶,銷賬率超過80%;清退散租住人普通地下室124處、4134間、8.1萬餘平方米,規範使用92處、1652間、10萬餘平方米;完成拆除違法建設2797處,面積7.7萬平方米,其中拆除用於經營的違法建設468處約9300平方米。

  西城區將會系統規劃使用非首都功能疏解騰退空間,主要用於服務保障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條件、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增加公共服務設施,優先用於綠地、公共服務場所和便民設施。今年已恢復綠地兩處約1400平方米,硬化路面1919平方米,設置停車位100個。

  按時推進 棚戶改造9900余戶

  今年,西城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共有52項,計劃改善全區約1萬戶居民的住房條件,佔全市5.4萬戶總任務的1/5。其中,標誌著近年來西城區體量最大的白紙坊地區重點棚戶區改造項目也已按期推進,總佔地面積約29.2萬平方米,涉及居民總戶數近5600戶。截至11月,西城區已完成棚改9900余戶,全年任務預計可以按時完成。

  禁限更嚴 商戶增幅下降19.9%

  2014年西城區制定了比市級禁限目錄更嚴格的《西城區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4年版)》,實施近一年來,效果明顯。2015年1月至10月,西城區新設立的內資企業和個體工商戶5150戶,比去年同期6429戶下降了19.9%,下降最明顯的是批發和零售業。

  進展

  創建國家級生活性服務業示範區

  261個社區七項基本功能全覆蓋

  西城區商委負責人介紹,為給居民創造更加便利、更有品質的生活服務環境,西城將創建國家級生活性服務業示範區。力爭到2017年,每個街道按照居住區面積計算,每平方公里至少形成一個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區域內規範化、連鎖化、品牌化生活性服務網點佔全部網點的比例由2014年的22%提高到60%以上,261個社區實現商業便民服務七項基本功能全覆蓋。

  以試點帶動,逐步探索出了四種主要發展模式,即集聚式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片區式商業街提升改造、社區商場超市服務功能延伸、連鎖化網點定向對接。截至目前,西城區已建成廣內北線閣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西長安街西黃城根百姓生活服務中心等項目10個。這些百姓生活服務中心涵蓋了早餐、便利店、生鮮、家政、修理、主食廚房、便民理髮等多種便民服務業態,同時還具備預約服務、到府配送等拓展服務功能,受到周邊居民廣泛好評。不斷促進便民服務業態升級。截至11月底,西城區已建成便民菜店80家;國家商務部早餐示範工程示範門店92家,北京市早餐示範店120家,西城區早餐規範店119家,規範化網點比率不斷提升;培育和促進了慶豐包子、護國寺小吃、豐大農業、好鄰居便利店、慧佳豐家政服務等知名連鎖企業發展,品牌化網點覆蓋率不斷提高。

  支援右安門王府井、長安商場、華聯生活超市等大型商業企業開展社區購物轉型升級;引導品牌便利店整合早餐、日常修理、代收快遞、家政服務等服務功能,滿足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規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試點推進“車載倉儲式轉運”模式,提升城市環境綜合治理水準。

  為解決四環市場帶來的環境臟亂問題,2014年西城區對什剎海四環市場進行撤市。為滿足周邊幾萬戶居民生活需求,提前規劃14家便民連鎖菜店,採取連鎖網點定項對接模式,公開競標,由中標企業統一標準、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管理;另外,通過試點“車載倉儲式轉運”模式,進一步規範再生資源回收網點。

  今年分別在2月、10月份將廣內街道北線閣菜市場、白紙坊盆兒衚同改造提升為百姓生活服務中心。引入品牌化企業替代原有個體攤商,經營人員由280人減少到50人,極大改善了市場周邊的環境。

  西城區一方面與河北省廊坊市、保定市、天津市西青區等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專業批發市場等産業外遷;另一方面與河北豐寧、永清等地蔬菜基地的合作,開設了直營便民菜店30多家,月銷蔬菜近50萬公斤,大大提升農産品供應品質。(龍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