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共用金融將衝擊現有市場體系

  • 發佈時間:2015-12-03 02:52:3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華時報訊(記者余雪菲)“共用金融是降低融資成本的有力手段。共用金融可以通過兩個途徑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共用金融作為一種新生的金融業態,勢必會對原有的金融市場體系形成一定的衝擊,打破原有的格局。”共用金融概念提出者之一、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姚余棟日前在“全球共用金融100人論壇”上表示。

  對於共用金融的定義,姚余棟指出,共用金融作為依託現代資訊平臺而構建的直接交易系統,其本質特徵是整合線下閒置資源(物品或勞務),撮合資源供求雙方實現直接交易。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指出,所謂共用金融,就是通過大數據支援下的技術手段和金融産品及服務創新,構建以資源共用、要素共用、利益共用為特徵的金融模式,努力實現金融資源更加有效、公平的配置,從而在促使現代金融均衡發展和彰顯金融消費者主權同時,更好地服務於共用型經濟發展道路,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型發展。

  姚余棟指出,共用金融作為一種新生的金融業態,勢必會對原有的金融市場體系形成一定的衝擊,打破原有的格局,由此可見,新的金融市場體系將會面臨一次再平衡,這也促使我們的金融體系更具競爭性和包容性。一方面,我們要堅持規範發展的理念,健全相應的法律框架,多渠道推動共用金融;另一方面,需要平衡好共用金融與傳統金融的關係,促使二者協調發展、互為補充。

  近兩年來,中國的共用經濟正在蓬勃興起,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亮點。截至2014年底,全球共用經濟的規模大約在15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可達3350億美元。

  共用金融作為全新的研究領域和方向,“共用經濟背景下的共用金融”涵蓋了金融市場化、金融服務實體、網際網路金融、普惠金融等一系列金融演進方向和理念,也是適應後工業時代和消費者主權社會特點的“小、眾、美”金融。與當前火熱的網際網路金融相比,共用金融更體現了長期、深層的金融模式與功能變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