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八百里河套實現黃河水滴灌

  • 發佈時間:2015-12-02 02:29:5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25日,八百里河套“引黃灌區多水源滴灌高效節水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再傳捷報: 在滴灌示範區,採用膜下滴灌畝産玉米1100公斤、葵花280公斤、番茄9000公斤。與傳統漫灌相比,葵花、玉米以及番茄畝産分別提高了11.4%、27.2%和32.5%,水分生産率提高70%以上。

  今年首次在烏蘭布和沙漠邊緣的3000畝撂荒鹽鹼地上採用滴灌技術,種植的玉米畝産達到750公斤、葵花200公斤。

  引黃滴灌迫在眉睫

  地處八百里河套的巴彥淖爾市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年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蒸發量高達2000多毫米,農田灌溉主要依靠黃河水,由於黃河水灌溉間隔時間長,不能很好地保障作物生長需要,還要用黃河水將土壤中的積鹽淋洗下去,因此形成大水漫灌的澆水習慣,造成水資源浪費。1平方米耕地1年要消耗1立方米水!而從農田中排出去的水,攜帶著大量的化肥流到了烏梁素海濕地,造成該濕地嚴重的富營養化。

  武漢大學教授楊金忠説:“走遍全國進行節水農業的研究,河套地區是最複雜的。”

  內蒙古水利科學院院長李旭説,引黃地區工農業用水矛盾十分突出,新常態下糧食産能的提升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國家節水增效戰略的實現,都要求必須破解引黃滴灌制約性問題。

  2013年,內蒙古水利廳、科技廳將引黃灌區滴灌列為重大水利科技專項,由內蒙古水利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水利部牧區水利科學研究所、內蒙古農業大學、內蒙古河套灌溉總局等10多家單位,組成100多人的科研團隊,分成6個課題分別圍繞“河套灌區淖爾水資源開發與可持續利用技術”“井渠結合膜下滴灌節水潛力與區域水鹽調控策略”“引黃灌區地下水滴灌—引黃補灌關鍵技術”“直接引黃滴灌關鍵技術”“引黃滴灌運作保障配套設施設備結構”和“引黃滴灌運作與管理機制”等方面展開研究與示範。

  制約瓶頸有望破解

  項目技術負責人、內蒙古水科院教授級高工於健説,引黃灌區大面積發展滴灌,主要解決滴灌泥沙堵塞、滴灌水源保證以及區域水鹽平衡問題。

  科研人員通過對國內外技術進行深入調研,結合當地實際情況, 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在國內首創了黃河水滴灌過濾與抗堵新技術模式:在滴灌首部利用泵前低壓網式過濾器,過濾大顆粒泥沙與雜質;通過篩選適宜滴頭,將大部分細顆粒泥沙隨滴頭出水進入到田間;沉積在毛管內泥沙,利用毛管尾部設置的特殊回流裝置,進行定時沖洗。

  研發出的過濾器,安裝在抽水泵前端,由雙浮筒做浮體,將濾筒及旋轉和反沖洗裝置固定在浮筒上面,自成一體,可隨水位自動升降,借助濾筒上0.6—1米的自然水頭過濾水流。這一新技術模式,省去了傳統上滴灌系統首部修建沉沙池,克服了毛管尾部反沖洗費用高、管理麻煩等弊端,比國際通用過濾技術模式節約至少一倍以上的成本。同時,大量減少清理泥沙費用,避免了因過濾而使黃河水中大量營養物質流失。

  科研人員對滴灌與漫灌進行了3年的鹽分測試,在0—40釐米土層,滴灌積鹽的速度只有漫灌的30%。3年研究清楚的表明:河套灌區井渠結合滴灌是實現節水控鹽的有效途徑,節水潛力約佔到總節水量的80%左右。同時,打井利用地下水,可使地下水位下降,有效改良鹽鹼地,並將無效地下水蒸發轉化為可利用水資源,從而大幅減少了地表土壤中的積鹽。科研人員提出開發滴灌井灌區周邊必須保留一定面積渠灌,通過渠灌區向井灌區補充地下水,達到滴灌區的地下水採補平衡。目前,這方面的定量研究正在進行中。

  河套節水農業前景廣闊

  9月底,中國工程院康紹忠院士到實地考察,認為這項研究,對河套地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和實現國家節水增效戰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在臨河區烏蘭圖克鎮東興7社農民袁石生的溫室裏,黃瓜、番茄碩果纍纍。他説,溫室滴灌加新型保水劑,作物生長速度明顯加快。

  袁石生指著成片枯黃的玉米地説,這些年河套渠灌來水保證程度越來越低,沒上滴灌的吃大虧了。不上滴灌,不要説种經濟作物,玉米、葵花需要水時還輪不上灌呢。

  內蒙古水科院副書記武稱意高級工程師介紹,在研發過程中,科研人員探索出了適應于河套地區的“幹播濕出”高産栽培技術,播種後適時適量滴水,省去秋澆及春匯,大幅度降低了用水量,避免了土壤板結,增加了春天地表溫度,從而促進作物早期生長。

  3年來,科研人員始終堅持邊研究、邊示範,今年示範面積達15000畝,示範作物有玉米、葵花、番茄等8種作物。滴灌後的玉米突尖少,千粒重大,番茄發病率低,果實率高。同時,肥料、農藥、用電量分別減少30%、50%、60%,節省勞動力用工2/3,每畝增收350—900元。通過3年研究分析,河套灌區可發展滴灌面積130—150萬畝,每年可節約水量3—5億立方米。屆時烏梁素海濕地富營養化有望得到有效緩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