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與機器人不離不棄

  • 發佈時間:2015-12-02 02:31: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業故事

  文·本報記者 楊 純

  上周剛剛落幕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各式各樣的機器人粉墨登場,掃地、送餐、老人及兒童陪護等等,市場競爭已經日趨激烈。

  “機器人要獲得大規模應用,需要具備吸引力、簡單易用、且令人産生依賴的特性,核心任務是為人類解決問題。”岑棓琛,這個“非典型”IT男正是癡情於此。

  初冬的北京,零下5度。與岑棓琛約在採訪長安街邊的星巴克,自小生長在香港的他笑著説,這個溫度還好,我試過在零下20度的林區,安裝視野機器人,有了那種體驗,這個溫度還可以承受。

  從小愛看多啦A夢,岑棓琛希望自己也有一個。他愛和會説話的機器人玩,畢業作品是兩條腿走路的機器人。創業試水,做課件教中學生如何組裝機器人;第二次創業,做科技教育公司;現在的公司Insight robotics(視野機器人)做過地震救災機器人、預防洪水上游潰堤預警的物聯網感測器。同時,岑棓琛一直負責經營機器人發燒友網站。

  2008年創業至今,從未離開過機器人的研發,對岑棓琛來説成功來的並不容易,一畢業就創業的他,7年之後終於有了眉目。

  這個人連續贏了我三年,所以決定創業後第一個請的就是他

  在香港中文大學,讀電腦科學系期間,岑棓琛最喜歡往學校電腦工程系的實驗室跑。不過,同學們3年都畢業,他卻讀了5年。大學中間3年,每年岑棓琛都因為肺水腫入院一次,因此,跟趕時間畢業的同學比,他放慢了腳步,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一有空,他就在實驗室裏待著。

  “每年暑假,教授會找個題,讓有興趣的學生一起做。比如有一年,是做火星探測的機器人。”岑棓琛雖然最終也沒有成功做出樣機,但卻學到了不少知識。比如:三維影像技術等等。這個技術後來被應用到視野機器人上。

  “大家都忙,修學分、做論文、找工作,如果我沒有生病,可能跟別人一樣,畢業後去一間公司打工。”他笑著説,那樣可能就不會有現在的他。

  機器人製造是個複雜工程,涉及軟體、硬體、運算、無線通訊、圖像設計、人工智慧等等。有空閒時間,岑棓琛連續3年報名參加了“亞洲大專機器人大賽”,在比賽中,他認識了不少發燒友。其中一個對手,成了他創辦公司的隊友。

  “這個人比我聰明,連贏了我3年,所以後來開公司,我第一個請的人就是他。”岑棓琛説。

  這門生意沒堅持做下來,理由很簡單,無法保證盈利

  2008年岑棓琛大學畢業,趕上金融海嘯,雖然IT工程師能找到工作,但見習工程師月薪才區區12000港幣。岑棓琛決定創業,公司沒有租賃辦公室,註冊地址就寫家庭住址,在家辦公,整個公司只有他和另一位同係的同學,內容是給初中生設計軟體,教他們如何自己做機器人,訓練孩子的邏輯能力。

  這門生意沒堅持做下來,理由很簡單,根本無法保證盈利,有時一個月下來,刨去成本才賺三四千港幣。後來,岑棓琛自我分析,這個技術在普通學校推廣,成本太高。校長可能更願意每個小孩收5元,讓他們都學會跳繩,卻不願花3000元,教10到20個孩子學會製造簡單的機器人。“如果是貴族學校,還推廣還有些希望。”岑棓琛説。

  在這家公司運營期間,為貼補開銷,他一直找兼職,給小朋友當補習老師教科學和英文。第一次創業,沒開始多久就難以為繼,兩個合夥人後來各尋出路。不過,這並沒有讓岑棓琛放棄,繼續機器人的研發。正在岑棓琛首次創業一籌莫展時,有人伸來橄欖枝。

  關起門來做實驗,卻完全沒考慮市場,這一次又宣告失敗

  所謂英雄惜英雄,原本都是機器人發燒友,在發燒友網站,有人留言,要找兼職研究員。這個人是香港大學高永賢博士。高永賢從美國學成歸來,之前在“無國界醫生”做機械工程師。岑棓琛與高永賢在茶餐廳見面,一拍即合,繼續尋找創業方向。

  由於高永賢博士做無國界醫生10年,常常去一些落後的災區,他注意到很多村落因為洪水暴發,每年都要沖走幾個小孩,他們萌發了做物聯網感測器的想法——在上游發生洪水時,下游的村落可以有預警系統,避免災難再次發生。

  這個救災機器人,需要的條件包括無線網路、省電而且紅外線熱成像分析。兩人合作研發突破了不少技術屏障,但他們卻根本沒有想到,這個技術轉化成産品後,誰會來買?落後地區沒有這個經濟實力,“有的村長説,如果有這個錢買救災機器人,還不如直接就近建學校。”岑棓琛才意識到,他們關起門來做實驗,卻完全沒想過市場,“技術如何轉化成産品,會不會有人出錢來買,這一次又只能宣告失敗。”

  再次轉向,研發森林防火監控機器人終於對路了

  如何在創業中攻克技術又能考慮市場化,要解決這個難題,光有兩個技術男的智慧顯然還不夠。關鍵人物陳嘉浩,終於出現了。

  陳嘉浩,視野機器人的投資人,岑棓琛如今公司的搭檔合夥人,曾經在商海摸爬滾打10年。還是在茶餐廳見面,三個人聊了聊,陳嘉浩就決定投資。不過洪水預警的研發方向變了,討論的結果是把研發方向轉到了森林防火方面。

  過去的森林防火監測系統,多年來停留在單一的靠人看守,或者是傳統的閉路電視或煙霧探測錄影機,以探測煙或熱源為主,探測到的數據單一,而且誤報率高,但岑棓琛主導研發的視野機器人是不斷測量熱源和周邊環境産生的關係,分析各種氣象數據,包括溫度、濕度的變化,留意不尋常的熱源,利用熱源判斷熱源,到底是不是火,準確度大大提升。

  為了優化視野機器人的研發,高永賢和岑棓琛曾經以港大研究員身份,請廣東省林業部門,專門辟出一塊方圓一公里的山頭進行點火實驗,為預警系統提供開發用的科學數據。當天的規模頗為壯觀,廣東省各地抽調了600名消防官兵,在山上點火,通過感測器來發現火源,指揮消防員更高效撲滅山火。現場臨到演習準備階段,岑棓琛還在調試機器,因為程式中有bug,他心想,如果這一次機會沒抓住,一切都前功盡棄了。

  2009年至2012年,對岑棓琛來説,是最關鍵的時期。3年裏,公司一直在燒錢做研發,岑棓琛把曾經在機器人大賽上贏過他的對手,都請來公司,作為研發團隊主力,與他一起攻克技術難題。尤其是2012年底,公司最艱難的一段時光,錢眼看要花光,新的投資還沒有,研發也陷入困境。那時,岑棓琛告訴自己,如果賠光了30萬,他就去找份工作。

  5省7市,70台視野機器人監測70萬公頃森林

  2012年底,視野機器人終於問世了。它能夠不間斷進行360度全方位掃描,每秒處理100Mb數據,不經過網路,即時進行分析,最遲可在20分鐘內發現2m×1m面積的熱源,並在不足1秒內發出通報信號。2013年底,剛剛問世的視野機器人,就在山東濟南市投標成功。

  2015年開始,Insight robotics(視野機器人)業績有了起色,公司終於上路了。訂單除了中國,還來自加拿大、澳洲等其他國家。並且還有新的風險投資進入。岑棓琛介紹,目前,在全國5個省7個市安裝了70台視野機器人,監測著70萬公頃的森林。替代了過去林區老人看守、煙霧探測等老舊監測手段。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一點岑棓琛深有體會,現在公司業務蒸蒸日上,他也成了空中飛人。繼續他和他的機器人夢想。

機器人(300024) 詳細

機器人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藍英裝備 10.95 10.05%
2 光啟技術 27.78 10.02%
3 紫光股份 80.14 10.01%
4 賽為智慧 18.52 9.98%
5 上海機電 22.65 6.59%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華昌達 10.89 -6.76%
2 韻達股份 47.84 -4.32%
3 雅化集團 12.83 -4.25%
4 海源機械 16.64 -3.70%
5 美的集團 52.84 -3.10%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