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機構借道支援産業來扶貧

  • 發佈時間:2015-12-01 06:29:56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金融是經濟運作的血液,脫貧攻堅自然離不開金融的支援。但金融扶貧又不同於財政補貼,必須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同時兼顧金融可持續發展。實現二者統一,關乎金融扶貧能否持續,也關乎扶貧效果能否持續。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川內銀行機構並非通過“輸血”來扶貧,而是借道支援産業找到實現二者統一的新坐標。

  □本報記者 張學文

  帶動式産業扶貧:

  銀行貸款支援大戶大戶再帶動貧困戶

  11月27日,宣漢縣塔河鄉號樓村敬偵蜀宣花牛養殖場裏,業主雷達兵正忙活著添加飼料。

  雷達兵説,2012年9月,他在村上建起1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場。但養殖場基礎設施剛剛完成,就遇到了資金難題。“場圈建設花費了三四十萬元,我多年的積蓄都拿出來了,引進種牛時就沒有錢了。”在雷達兵遇到資金困難時,宣漢農商銀行向其貸款30萬元,並執行優惠利率。在銀行支援下,雷達兵的養殖場日益壯大。如今,養殖場已達到年出欄200余頭牛的規模,年利潤達20多萬元。

  銀行支援大戶發展,大戶帶動貧困戶脫貧,宣漢農商銀行在貸款發放過程中就此進行事先“約定”:大戶自身發展壯大過程中,必須帶動周邊貧困戶共同發展。

  帶動式扶貧新模式也應運而生:借養殖場裏的牛給貧困戶。貧困戶從雷達兵的養殖場借小牛回去養,養殖場提供技術指導及部分飼料,待牛賣出後,80%利潤歸貧困戶,20%歸養殖場。如果借養過程中,母牛生了小牛,小牛則歸貧困戶。目前,這一模式已被普遍使用。

  61歲的貧困戶康正清是其中的受益者,“買頭小牛來養最起碼要花5000元,我們買不起。現在養殖場把牛借給我,不但不需要拿錢出來,牛長大賣了錢還能‘分紅’,划算得很喲!”

  在這種新模式下,宣漢農商銀行既履行了社會責任,幫助貧困戶脫貧,又通過向敬偵蜀宣花牛養殖場貸款堅持了可持續發展。

  這並非特例,通過支援養殖業發展,進而幫助貧困戶脫貧的方式在川內眾多銀行機構中開展起來。

  中國工商銀行四川省分行捐資100萬元,在通江縣廣納鎮實施“中國工商銀行生態養殖”試點項目,依託當地綠色養殖企業,採取“工商銀行+公司+養殖大戶+農戶+保險”發展模式幫扶貧困戶。在該項目中,當地綠色養殖企業免費給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仔豬,併為其申報辦理繳納生豬保險,簽約公司則提供免費技術指導,並按約定價格收購育肥豬,促進建檔立卡農戶脫貧增收。該項目試點結束後,將分階段推廣實施,預計到2020年能夠覆蓋超過5000戶貧困戶,實現兩萬餘人脫貧致富。

  造血式産業扶貧:

  打造精準扶貧産業項目帶動種植高附加值品種

  11月26日,萬源市長壩鄉幺灘村。

  在村主任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位於半山腰的一片茶樹地,村民章真余正在地裏鋤草。她告訴記者:“今年10月,我從村上領回了6000株茶樹苗。茶樹苗全免費,現在茶葉鮮葉的價格是80元一斤,過兩年就可以收成,一畝大概可以收入8000元。”

  萬源市長壩鄉農村信用社主任、脫産駐村扶貧的村長助理張傳霞介紹,向貧困戶免費送茶樹苗是達州市扶貧移民局牽頭,達州農商銀行、達州農科所、達州市高級中學配合支援的精準扶貧茶葉産業項目。在選擇項目時,達州農商銀行等項目參與各方也考慮過讓貧困戶種馬鈴薯等,但最終還是選擇了種植茶葉,“你看看這路,如果是馬鈴薯,重量太重,農民很難背下山,而茶葉比起來就輕多了,而且經濟效益也好。”

  張傳霞還告訴記者,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栽培過程中如需要肥料,項目組會免費贈送。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長壩鄉農村信用社可為其提供優惠貸款。並且,收成後鮮葉也不愁銷。未來,當地還打算直接在鄉上建茶葉加工廠,並通過達州農商銀行商城進行銷售。“像章真余這樣的種植戶,只靠自身種點傳統作物很難實現脫貧,而依靠一系列造血式扶貧幫扶,種植茶葉這種高附加值品種,可以很快産生效益。”張傳霞補充道。

  與此類似,南充市商業銀行向匯森林業有限公司發放900萬元農村綜合産權抵押貸款,支援其在高坪區佛門鄉流轉農村用地7500余畝,採用“公司+專合社+農戶”經營模式帶動當地村民尤其是貧困戶共同種植巨桉、銀杏、桂花等優質樹種,進而幫助村民增收、貧困戶脫貧,同時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