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體産“先鋒官”的開拓與迷茫

  • 發佈時間:2015-11-30 13:32:3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有一個數字,可以作為江蘇體育産業最鮮明的註釋——“7200億”。在長三角經濟帶各省市中,這一目標值最高,放在全國也可以排進三甲(僅次於福建的1萬億與廣東的8000億)。

  作為體育産業規模一直位於全國前列的大省,江蘇體育産業有其優勢和亮點,也有著困惑與迷茫,在産業方興未艾的當下,江蘇具有更為多元化的産業形態,從業者們正在一條荊棘之路上向一片未來的“富礦”開拓。

  體育産業“先鋒官”

  在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印發後不到一年,江蘇版《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在今年6月正式出臺,其中最為引人關注的是到2025年體育産業總規模達到“7200億元”的目標。

  江蘇省體育局局長陳剛對此解釋道:“江蘇是第一個提出超過5000億目標的省份,這不是數字遊戲,和統計也無關。一是説明信心足,二是對體育産業需求有充分估計,第三,5000億是否科學?從地方省份來看,還是有潛力可挖,這個數字不可怕,十年變化會非常大。另外我們還有附加指標,那就是服務業要佔50%左右。”

  《體育藍皮書·長三角地區體育産業發展報告》顯示,江蘇2013年體育産業增加值達626.11億元,佔江蘇GDP比重1.06%,這也是該省體育産業佔比首次破“1”。記者了解到,江蘇體育産業雖然規模不算小,但結構不平衡,製造業要佔七八成,陳剛認為,定下50%服務業的目標,就是要花大力氣把服務業的比重提升上去,改善體育産業結構。

  為此,江蘇體育局提出了一個“1000傢俱樂部”的構想。“計劃明年開始對體育俱樂部做一個特別的扶持,全省5年打造超過1000傢俱樂部,平均産業規模要超過500萬,差不多能有50個億,帶動用品消費還能有50個億。這個俱樂部要有註冊資金,有固定投入的,不是普通俱樂部。”陳剛説。

  在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一家“索克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成為了當地足球運動的領航者。這家屬於盛澤球迷協會的公司,從“組織看球”到“組織打比賽”,直到今年成立公司,正式走向産業化道路。

  在政府層面上,國有控股的江蘇體育産業集團公司在2015年初正式成立,民營資本也不甘落後,蘇寧、錢寶等公司相繼開始涉足體育産業。

  全力發展服務業、扶持實體俱樂部、成立體育産業集團,定下7200億宏偉目標的江蘇正成為開拓路上的“先鋒官”。

  缺模式、缺人才

  作為省內體育産業的巨頭之一,江蘇體育産業集團整合了場館運作、競賽表演、新型裝備製造、體育(工程)地産、體育運動健康管理、江蘇體育産業投資基金等六大板塊,手握諸多優勢資源,雄心勃勃。集團董事長顧曄介紹,集團的目標是“力爭用3-5年把産業集團建成立足江蘇、輻射華東、面向全國的區域性大型體育龍頭企業,引領江蘇體育産業的發展。”

  顧曄表示,成立半年時間,江蘇體育産業集團已經完成了組織架構的設立,組建了核心骨幹團隊,核心業務和核心經營板塊的梳理也基本到位。

  不過,即便是這樣一個“大戶”,也遇到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由於江蘇有著相對較好的體育産業基礎,簡單將傳統資源進行整合可以形成數字上的“大”,但這些傳統業態並不足以支撐革命性的邁進,而新興業態的開發由於缺少既成經驗,只能摸索。

  “我們的業態都是傳統的,還是傳統的執行運營團隊,但新興的怎麼做,目前看團隊還不具備完全的創新能力,做事還可以,但在創新方面還有不足。”顧曄坦言。

  此外,體育産業人才嚴重稀缺,也讓包括江蘇體育産業集團在內的體育産業公司遭遇了“用人荒”。

  顧曄説:“體育産業人才奇缺。需要對體育産業有足夠認識,需要既懂經濟又懂體育的複合型專業人才。”顧曄透露,目前集團的各板塊負責人的業務能力都比較強,但從公司整體的角度,人才依然非常緊缺。

  除了人才之外,政策的落地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雖然國務院的文件提出了一些對體育産業的優惠政策,但如稅收等一些關鍵政策還是出現了落地難的問題。目前江蘇的經營性體育場館,用電費用基本上在每度1.2元-1.5元之間,屬於商業用電。國務院文件關於稅收優惠的政策也有很多並沒有完成落地。高昂的維護費用和土地使用稅、房産稅等稅費依然是很多場館的巨大壓力。而對足球、籃球俱樂部的大投入而言,“每年的投入都是企業交過稅的利潤在投,能否考慮稅前列支?”多位專家都提出了這樣的看法。

  雖然江蘇體育産業在全國領先,但依然遇到了創新模式不足、人才缺乏等問題。“先鋒官”面前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綜合體、産業鏈

  江蘇在新興市場的開拓上積極探索,目前也走出了一些值得借鑒的新路徑,其中,“産業鏈”和“綜合體”都是傳統體育産業企業轉型的思路。

  成立於1992年的江陰市四方游泳設備有限公司,是國內游泳裝備製造業的巨頭之一。近年來這家公司雖然依然在傳統業務上領先全國,但隨著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趨緊等壓力漸大,開始向建立延伸主體業務上游和下游的産業鏈轉型。

  利用品牌專業優勢,四方公司全力發展“拆裝式游泳池”這一全新技術,不僅覆蓋了産品從原材料到生産到銷售的各個環節,而且逐漸把“全民健身拆裝泳池建設、運營管理和培訓的一體化推進”這一思路發揚光大,幾年來,四方公司已經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拆裝游泳池的託管運營服務,企業成為集製造、運營、服務於一體的産品製造服務商。

  國有的常州體育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正從傳統的單純經營場館變為場館經營服務“綜合體”,通過涉足會展、競技演藝健身、廣告、資産運營管理等領域,該公司營收每年保持25%以上的增長速度,公司註冊資本也由成立之初的3000萬元增加到5億元。為了達到場館的充分利用,還與附近學校合作,在工作日白天為學生開展包括游泳、乒乓球、網球、籃球、跆拳道、武術和田徑等的體育專項課程。

  陳剛從政府的角度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在發展體育産業的過程中,政府要注重規劃政策、標準引導、創新服務、市場監管等環境的營造,將國務院和江蘇省政府發展體育産業、促進體育消費意見的各項政策盡可能落地,比如稅收、土地等政策,更多地引導社會力量投入。江蘇從2011年設立體育産業發展引導資金,引導産業發展模式、資源利用方式、技術應用形式、商業服務手段創新,5年累計投入4億元,拉動社會投資近240億元,財政投入乘數效應達1:60。”陳剛表示,江蘇要堅持在全國體育産業佈局中的錯位發展,從江蘇服務業發達的實際出發,更多地考慮重復消費、體育服務業等具有示範性的産業類型,引導更多像四方公司那樣的製造型企業參與體育服務業發展,打造更多體育場館服務“綜合體”,多做附加值高、滿意度高的項目,拉長體育産業鏈,為群眾提供多樣化的選擇。當然也要做好全面保障,兼顧困難群眾的公益性公共服務。

  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體育産業的最終服務對象都是普通民眾,只有充分利用市場、調動老百姓的健身熱情,才能夠激發體育産業潛能,將龐大的市場真正開拓出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