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洲時報:巴黎氣候大會中國將發揮橋梁作用

  • 發佈時間:2015-11-30 15:2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11月30日電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日前在巴黎拉開大幕。全球150位國家或政府首腦將在大會首日出席會議,近2000個非政府組織也赴會。對此,法國《歐洲時報》30日評論稱,氣候大會有如此陣容還是首次,這無疑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重視以及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挑戰的政治意願,也傳遞出希望與信心。中國正以更積極的建設者姿態活躍在氣候政治舞臺上,給全球氣候談判帶來新氣象。

  文章摘編如下:

  此次大會之所以備受關注,還在於氣候談判的模式發生了很大轉變——過去的強制性減排被“國家自主貢獻”取代,這讓各國有了更多自主權和靈活性,談判的壓力也減少了,參與度自然提高了。

  根據媒體的報道,涵蓋全球95%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的180多個國家,已經公佈了各自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目標和承諾。中國和美國等大國的加入以及大國之間展示出的合作意願,亦成為本次大會的主要推動力。正因為此,不少輿論認為,這次在巴黎召開的氣候大會值得期待。

  當然,氣候變化談判向來以“艱苦異常”著稱,在看到此次氣候大會向好一面的同時,也應看到有很多分歧仍然根深蒂固。

  首先,氣候變化談判的三大力量並沒有發生太大變化,彼此鬥爭的焦點仍集中在歷史責任、資金與技術轉讓之上。以法、德、英為代表的歐盟,將自己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實際上也處於領先地位,雖強調美國承擔減排責任,但金融危機後其談判態度略有變化,尤其在資金和技術轉讓問題上缺乏誠意。

  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立場類似,中期減排目標低,且以發展中國家參與減排為前提;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認為,考慮到對全球變暖的歷史責任和各國能力,發達國家應帶頭減排,並且給予發展中國家資金、技術支援。

  其次,雖然“國家自主貢獻”成為新的主流,但各力量之間對如何解讀“貢獻”仍有分歧。歐盟希望將“貢獻”轉化為有法律約束力的減排承諾,強調可量化的減排目標,淡化其他要素;美國等對將“貢獻”轉化為有法律約束力有所保留,但支援以“貢獻”規定各方的減排責任;發展中國家則主張“貢獻”應全面涵蓋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要素,發達國家應履行資金和技術方面的義務。

  第三,雖然沒有國家公開反對“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但各方對如何在協議和規則中體現該原則存在交鋒。歐美國家普遍弱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區分,甚至發展中國家內部也存在利益多元、陣營分化的情況,有一些國家在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問題上與發展中國家保持一致外,在提高減排力度、發展中大國承擔責任的問題上總體傾向歐美。

  正是這些分歧,又讓不少輿論對此次氣候大會保持謹慎樂觀。也正是這些分歧,對參會的國家尤其是大國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因為,受限當今世界格局,包括氣候變化談判在內很多國際事務的處理,仍體現出大國博弈的實質:各國對氣候變化越來越重視是不爭的事實,但氣候變化也逐漸演變成為角力場。美國10年前的一份報告就指出,20年後人類的頭號威脅不是恐怖主義,而是氣候變化。

  正是基於這樣的戰略判斷,過去對氣候變化不積極的美國在奧巴馬上臺後態度有所轉變,氣候變化不僅成為政策重點之一,也成為牽制其他國家的手段之一。歐美等發達國家利用在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方面的技術優勢,設立綠色貿易壁壘,使得“碳關稅”等逐漸成為貿易保護主義新的“大棒”。發展中國家面臨來自發達國家的強大壓力,“氣候威脅論”甚囂塵上。

  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態度的複雜性,需要各國特別是大國運用政治智慧和外交手段去解決。即將開幕的巴黎氣候大會,提供了一個連接分歧各方的平臺,如何凝聚更多共識成為外界的期待。

  今年以來,中國正以更積極的建設者姿態活躍在氣候政治舞臺上,給全球氣候談判帶來新氣象。此次氣候大會召開前,中國展現負責任態度,與美國、歐盟、巴西、印度等就氣候變化簽署了多個雙邊聲明,提前化解了此前的一些分歧,受到讚揚,特別是中美首腦之間的《氣候聯合聲明》,被評論為具有標誌意義。

  相信在此次氣候大會上,中國將發揮連接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橋梁作用,彌合彼此分歧,進一步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體系的完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