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河南省鄲城縣縣域醫療聯合試點工作調查

  • 發佈時間:2015-11-30 08:0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偉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南省鄲城縣在創新開展醫療聯合工作中,將醫療資源的利用率最大化,實現資源共用共用,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價廉的醫療服務。今年前三季度,該縣鄉鎮衛生院就診率同比平均增長10.52%。

  醫療聯合,把病人留在鄉里

  今年68歲的河南鄲城縣吳臺鎮大牛嶺行政村村民陳守田,身患神經內科疾病多年,經常要往幾十里外縣人民醫院跑。縣醫院病人多,掛號看病住院很不易,遇到沒有病床時就只能住在走廊裏。可是,對於缺少醫療資源的鄉衛生院,“就那幾個年輕醫生,俺還不敢相信他們的技術呢。”陳守田説。

  最近聽説鄉衛生院來了一位縣醫院專家長期坐診,陳守田趕去一看,坐診專家孫醫師曾經為他看過病,對他的病情還非常了解。陳守田在鄉衛生院住了幾天,病情大有好轉,花費也比縣醫院少得多。

  鄲城縣是個有著130多萬人口的國家級貧困縣,長期以來醫療資源不均衡,造成了一邊是縣級醫院人滿為患,高峰時到處加床,病人住院難,醫務人員忙得焦頭爛額,不堪重負;而另一邊是鄉鎮衛生院病床閒置、門可羅雀的局面。

  去年10月,作為河南省5家縣域醫療聯合試點縣(市)之一的鄲城縣,由縣人民醫院牽頭,從全縣20多個鄉鎮中挑選出12家鄉鎮衛生院和2家民營醫院作為成員單位,成立了縣域醫療聯合。圍繞“把常見病、多發病留在鄉鎮衛生院”這一中心任務,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鄉”,破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

  名醫下鄉,盤活鄉鎮衛生院

  要把“小病留在鄉里看”,首先要解決鄉衛生院的人才問題。縣域醫療聯合12個鄉鎮衛生院成員單位中,絕大部分沒有主治醫師,其中有兩個衛生院僅有兩人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越是缺少名醫,老百姓越不信任,病人就越少;病人越少,醫生積極性不高,想方設法“跳槽”到縣裏去。如此一來形成惡性迴圈。

  名醫下鄉坐診,是該縣縣域醫療聯合推行的創新舉措之一。縣級醫院派駐業務骨幹常年輪流到鄉鎮衛生院坐診,並指派科室主任到成員單位擔任院長助理。規定醫師晉級前在各成員單位坐診時間不得低於一年,或達到問診一定病人量。

  縣醫院專家到了鄉里,給鄉鎮衛生院增加了人氣。幾個月下來,鄉衛生院門診量、住院人次明顯上升。“東風鄉衛生院離縣城20多公里,每週有4天縣醫院指派2名醫師來坐診幫扶。今年前9個月衛生院診療量從去年同期的47691人次增至56628人次,增幅18.74%。”東風鄉衛生院院長告訴記者。

  從長遠來看,基層衛生院要想留住病人,還是要培養本土化人才。縣域醫療聯合通過縣醫院專家下鄉坐診以師帶徒,現場教授;鄉鎮衛生院分批派員到縣醫院跟班學習,參與值班查房,由科主任一對一地帶教,為基層衛生院培養人才。

  鄲城縣醫院派駐神經內科專家到吳臺鎮衛生院坐診,並組建了神經內科,將當地的神經內科病人留在了鄉衛生院。不到一年,孫醫師帶的兩名徒弟也成了業務骨幹。一個名醫盤活一個科室,一個科室帶動一個醫院。

  會診轉診,縣鄉兩地零距離

  鄉鎮衛生院專科設置不全,一旦遇到病情相對複雜,需要多專業會診的病人,該如何處理?對此,縣域醫療聯合開通了遠端會診,縣醫院專家可以通過視頻軟體,網上查看病人病歷、檢查報告。

  該縣南豐鎮村民徐某患心臟病到鄉衛生院就診,因他同時還患有糖尿病等,需要相關專業醫師會診。於是鄉衛生院通過網路向縣醫院發出會診請求,15分鐘後,縣醫院已組織了心內、內分泌、藥劑等5名相關專家,通過遠端會診系統接收患者的各項數據指標及檢查檢驗結果,實時分析、討論患者病情,制訂出治療方案和用藥指導。醫療聯合還為5個緊密型試點單位配備了遠端心電系統,購置了高清膠片掃描器。村民徐某在鄉衛生院作心電圖檢查,遠端心電系統即刻將數據上傳到縣醫院遠端心電中心,僅5分鐘,診斷結果已回傳到鄉衛生院。影像檢查膠片通過高清掃描後,傳輸至縣醫院遠端影像中心,相關專家閱片會診,提出診療方案及建議。徐某在鄉衛生院住院治療,效果與在縣醫院一樣。

  “醫療聯合製定了縣鄉一體化的臨床路徑模板,住院患者病情穩定或術後康復期,按標準化醫囑出院帶藥,回居住地成員單位按路徑進行後續治療,真正實現簡化醫療流程,一個路徑走到底。”該縣縣域醫療聯合辦公室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

  異地收費,優質資源共用用

  鄉鎮衛生院設備落後,沒有CT、核磁共振、大生化等大型設備。沒有可靠的臨床檢驗檢查報告,醫生就很難明確診斷病情。針對這種情況,醫療聯合推出了異地收費項目。

  該縣汲水鄉村民王某到鄉衛生院就診,需要做胸部CT掃描,但鄉衛生院沒有CT。醫生為其開具CT檢查單,並在鄉鎮衛生院交檢查費,隨後與縣醫院CT室預約檢查。王某到縣醫院做過CT檢查還在返回途中,檢查結果已通過網路傳至鄉衛生院。

  “鄉鎮衛生院檢驗項目少,不能滿足病人需要,縣域醫療聯合配備了標本運轉箱,各鄉鎮採集的檢驗標本由專車送到縣醫院化驗,化驗結果網上及時傳到鄉衛生院。”汲水鄉衛生院負責人説。

  這一舉措使病人在鄉衛生院住院也可以享受到先進設備的檢驗檢查,鄉鎮衛生院無需再投入大量資金購置設備,醫療聯合成員單位之間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的共用共用。

  記者了解到,目前縣域醫療聯合遇到一些困難:一是患者在上轉下轉過程中産生的費用如何統一納入農合報補;二是資訊化建設還需投入一定資金;三是優質醫療資源共用方面還需要創新方式。對此,鄲城縣縣域醫療聯合理事會理事長、縣人民醫院院長于健表示,將根據現有醫療資源情況,繼續探索新方法、新思路,逐步在鄉鎮衛生院中打造重點專科,培養全科人才,進一步提升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和服務品質,使鄉鎮衛生院診療量達到總診療量的65%以上。(經濟日報記者 王 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