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馮焱東:樓市去庫存關鍵在供需雙向發力

  • 發佈時間:2015-11-30 07:4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房地産待售面積自2011年來一直在不斷增長,2011年底全國待售面積為2.72億平方米,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10月分別增長到3.65億、4.93億、6.22億和6.86億平方米,待售面積/年銷售面積比例從2011年的25%持續上升到2015年10月的53%。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統計的還只是顯性庫存,即已領預售證但未售的部分,實際上還有更龐大的隱性庫存,即尚未領預售證的那部分庫存。近年來,各地出讓了大量土地,正在開發(或準備開發)但未開盤的庫存不容小覷,顯性與隱性庫存相加的真實庫存應該遠高於當前統計。

  雖然今年以來房地産銷售較明顯回暖,1~10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7.2%,銷售金額增長14.9%,但我國房地産待售面積仍處於不斷增長狀態,投資額持續高於銷售額,房地産供過於求的狀況並沒有因銷售回升有所緩解。

  總體而言,我國房地産仍處於庫存增長階段(一線城市除外),去庫存階段還沒有到來,這一基本判斷我們必須清楚。可以説,房地産市場的主要矛盾已經從前些年關注房價泡沫演變為供應泡沫。供應泡沫危害很大,不僅影響行業健康發展,若處理不好還可能危及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

  當前樓市去庫存已成為行業乃至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認為,去庫存要在需求側和供給側雙向發力,總的原則是擴大需求,同時抑制和改善供給。

  需求側:契稅仍有優惠空間

  擴大和鼓勵需求主要有金融、財稅、行政等方式。從金融政策看,當前貨幣政策相對寬鬆,利率不斷下調,首付比例已有所下調,未來還有下調空間,限貸規定也可以考慮適當再鬆綁,要積極謀劃公積金貸款證券化,增加資金來源,優化改善公積金提取與貸款流程,穩步推進住房銀行的設立,加快房地産信託投資基金的正式推出,金融租賃要向房地産積極拓展,以上種種金融措施對提升房地産交易量將起到較明顯作用。

  財稅政策方面,房産稅可以考慮適當推遲,契稅尚有減免優惠的空間,保障房建設上可考慮直接購買部分商品房,棚戶區改造須加大貨幣補償比例,促進拆遷戶直接購買商品房。行政措施方面,主要是戶籍要進一步放開,另外限購可以考慮適當再放鬆一些。

  據統計2014年底我國城鎮化率為54.77%,但城市戶籍率僅為35.9%,約2億人工作生活在城市但沒有城市戶口。除一線城市外,入戶政策應考慮進一步降低門檻。

  過去國家刺激住房需求往往有較大顧慮,主要是擔心房價過快上漲,現在這個顧慮小多了,因為供過於求背景下適當刺激需求不太可能引發房價快速上漲。

  那麼,在政策鼓勵下需求能增加多少?2013年,全國房地産銷售面積達到歷史高峰,為13.1億平方米,2014年下降到12.1億平方米,今年雖然在政策紅利下有所增長,但預計仍低於2013年的水準。

  雖然政策能鼓勵住房消費,但隨著整體經濟增長和城鎮化速度的放緩,未來幾年成交量不可過於樂觀,所以説房地産去庫存在鼓勵需求的同時,必須控制和改善供給。

  供給側正是去庫存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從歷年來的調控效果來看,刺激需求易,抑制需求難;刺激供給易,抑制供給難。去庫存必須在需求和供給兩個方面同向用力,不能一方面在想方設法消化庫存,另一方面土地還大量出讓,這樣去庫存永遠實現不了。

  在我國,房地産不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行業,因為房地産源頭土地的供應具有壟斷性質。作為唯一土地供應方,地方政府對房地産行業的影響非常大。因此,去庫存也要地方政府發揮關鍵作用,即嚴格控制土地出讓規模。若這點做不到,去庫存就可能成為口號,甚至可能繼續加重。對於地方政府,當前財政收入增幅快速下滑,地方債務壓力巨大,此時如控制土地出讓規模,必將減少財政收入,所以通過降低土地出讓規模來消化供應有一定難度。

  供給側:控制土地出讓規模

  但不控制和降低土地出讓規模,供應泡沫只會越來越嚴重,必將危及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那麼,該怎麼辦?

  筆者以為,一是中央要有土地供應總體控制指標和考核,當前商業地産泡沫尤為嚴重,商業用地出讓應該更加謹慎;二是對於個別地區要把去庫存納入領導幹部考核內容;三是地方債務要中央通過發債等辦法來解決部分,積極開拓地方政府新的融資渠道;四是通過“雙創”、發展服務業和産業升級來增強城市發展後勁,培養財稅來源,減少對房地産的過高依賴。

  控制土地出讓規模是供給側最重要的方面,同時還有兩點需要高度重視,主要是如何改善供給。

  首先,城市公共資源要均等化配置。這點往往容易被忽視,但它對去庫存很重要。當前各城市中心區域土地開發量日漸減少,主要供應量都在新區、郊區和衛星城,庫存主要集中在這些區域,但學校、醫院、交通、商業、菜市場等公共設施和配套普遍比較薄弱,導致很多潛在購房者顧慮重重,抑制了住房消費的實現。

  因此,相關部門需高度重視週邊地區和新區的公共資源配套問題,一方面在規劃上要更加科學和完善,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可以考慮引入社會資金,採用PPP模式,把過去的欠賬儘早補上來。

  其次,改善供給需要開發商積極轉型。過去房地産形勢好,房子建好就能賣個好價錢,導致開發商的內功修煉普遍不夠,很多開發商還是以産品為導向,以自身為本位,沒有建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本位的現代化經營管理思想和體系。

  開發商應該向製造業學習,下大工夫研究市場,研究客戶需求,研發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各類房地産産品,創造和提升附加值。同時要在服務上多做文章,積極和網際網路結合,更多采用快速週轉、薄利多銷等策略。對於部分虧損項目開發商要有壯士斷腕、快速處理的決斷,還要謹慎拿地。

  另外,當前開發商普遍負債較高,部分企業資金緊張經營困難,資本市場應進一步放開對開發商的支援,降低資産負債率,加快行業並購整合力度,化解流動性風險。

  總之,樓市去庫存不僅需要在需求側給予鼓勵和支援,更需要在供給側下大工夫,兩方面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唯有如此,去庫存的步伐才能加快,行業才能健康發展,房地産才能對國民經濟和民生改善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作者為民生銀行地産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