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發佈 30歲以下職工參保率最低

  • 發佈時間:2015-11-29 16:4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財經11月29日消息(記者馬文靜)2015年11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正式發佈了《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 2015年中國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指數為59.7分,接近評價基礎標準。《報告》還指出,我國30歲以下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最低,養老資産配置過度依賴住房和儲蓄,商業保險發展空間有待擴展。

  30歲以下職工參保率最低 商業保險發展空間待擴展

  在過去幾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從制度上已經全覆蓋,離真正的全覆蓋(應保盡保)目標越來越近,但難度也越來越大。調查發現,未覆蓋人群主要集中于30歲以下的年輕職工,其比例高達20.1%,即該年齡段每5個人就有1個沒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而這一年齡段未參保人數佔全部年齡段未參保人數的70.9%。提高年輕人的參保覆蓋率值得重視。

  《報告》還指出,在養老保障方面,我國商業保險發展空間有待擴展。企業年金計劃和各種商業性保險(養老和醫療等)是職工養老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訪者中,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的職工人數比例僅為33.5%,而購買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人數佔比為41.3%。另外,企業沒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險、商業意外保險、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中任何一項的受訪者高達38.3%;而個人沒有購買上述任何保險産品的比例為42.0%。

  養老儲備偏好住房和儲蓄 資産配置觀念保守

  基本養老保障提供的養老儲備目前仍然有限,如何保證養老品質?許多人選擇購置住房、銀行儲蓄等方式以備防老。就公眾關心的房産和儲蓄問題,《報告》顯示,中國城鎮職工平均擁有不動産為1.06套,住房作為養老儲備的工具是必要的,但考慮到未來住房從總體上將供大於求,隨著老齡化高峰期的到來,變現能力可能面臨著較大挑戰。因此,《報告》認為,住房的養老功能只能作為一種補充,而不應被過分誇大。

  同時,受訪者(含家庭)對銀行儲蓄情有獨鍾,這一人數比例高達79.8%,這表明中國家庭的大類資産配置還是比較保守,長期來看還有待改進。

  專家稱養老不能僅靠政府 需發揮商業保險作用

  《報告》認為,要優化職工養老儲備,需加快推進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大幅增加企業提供的或個人自行購買的各種商業性保險和年金産品;重構家庭大類資産配置,降低銀行儲蓄和不動産偏好。

  會上,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儘管已經取得許多成就,中國的養老金改革仍然任重道遠,很多問題還需要儘快達成共識並推出所有解決方案。其中,進一步完善“多層次”體系,加快發展第三支柱已顯得尤為迫切,也較為可行。所謂第三支柱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建立和實施“個人養老賬戶”,即“個人商業養老保險”。這是中國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領域,需要通力合作,需要頂層設計,需要長期發展戰略,需要吸收國外的經驗教訓。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會長朱進元指出,當前,第一支柱社會養老保障的覆蓋面在不斷擴大,但水準還比較低。而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領域,總的覆蓋率在整個養老資産中不到15%,主要的承擔者還是由國家財政負擔。從這次的指數結果來看,他認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發育不足問題十分顯著。而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在於社會和民眾在養老保障方面的意識還不夠強,對於自身養老保障儲備的結構、關注度還不夠高。

  他表示,此次報告的發佈,不僅希望引起政府和保險業重視,也希望引起民眾養老意識的覺醒。“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努力,能夠讓消費者意識到所有的養老問題不能都放在由國家、政府來承擔,還有很大的一部分需要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來自己安排未來的養老事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