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投資者的損失,讓我痛心和不安”

  • 發佈時間:2015-11-27 02:54:2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1月17日,工信部發佈了《産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5年)》,確定優先發展的産業關鍵共性技術205項,當中包括了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産技術。

  漢能控股集團是國內薄膜光伏的龍頭企業。因為今年5月20日的股價暴跌、香港證券監管部門的調查,漢能成為熱門話題。其創始人、“黑馬首富”李河君也成為焦點。

  目前,漢能仍然在停牌,李河君個人財富也大幅縮水千億港元。漢能現在怎麼樣?正在做什麼?未來將走向何方?近日,李河君接受了新京報的專訪。他講述了創業初期的經歷、面對市值蒸發時的心態。他説,仍然堅信太陽能、薄膜光伏發電的前景。新京報記者 趙嘉妮

  李河君

  ■ 個人簡介

  1968年出生於廣東河源,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原北方交通大學),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在2014年和2015年的多個排行榜中,李河君坐上“首富”位置。今年以來,在香港上市的漢能薄膜發電經歷了股價暴漲、暴跌以及被香港證券監管部門調查。李河君和他的漢能,長期處於輿論漩渦之中。

  “資金曾壓得我喘不過氣”

  新京報:什麼樣的機會,讓你當年發現了清潔能源,開始做水電?

  李河君:1994年以前,我什麼都做,在中關村賣電子元器件、電腦,做貿易,做礦泉水,前後加起來有3年多時間。後來在一位同學的建議下,我選擇了水電作為主業,進入到清潔能領域,通過實業報國。

  我們歷時八年建成了金安橋水電站,這是全球由民營企業投資建設的最大水電站,建設高峰時每天的投入高達1000萬元,資金投入像磨盤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對企業家來説,創業不僅是資金本身的考驗,還是對意志、戰略方向的考驗。

  新京報:每次出席活動,你都會介紹太陽能的前景。就目前市場情況而言,向大眾推廣消費類光伏産品,會不會有些早?

  李河君:發展可再生能源大勢所趨。我相信,太陽能將在未來的能源結構中佔據主導角色。

  漢能以核心薄膜發電技術,實施“移動能源+”戰略落地實現,通過與産業鏈其他相關行業的合作,為各行業提供差異化和獨有的“薄膜芯”解決方案。

  新京報:屬於漢能的風,什麼時候吹到?

  李河君:相信在“十三五”期間,太陽能産業將得到長足的發展。目前薄膜發電技術已經趨於成熟,這個産業對我國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拉動民間投資消費和經濟增長都具有戰略和現實意義。

  新京報:你曾説過要做“光伏界的喬布斯”。漢能之於蘋果公司,你之於喬布斯,如何比較?

  李河君:漢能的夢想是像蘋果、微軟在美國,三星在南韓一樣,成為中國企業的名片。漢能會朝著這一目標不斷努力。

  “始終沒關注過誰是首富”

  新京報:漢能和你本人,今年都經歷了巔峰和低谷,包括股價、市值、財富等。當聽到自己是首富、半天身家蒸發一千億港元時,你的心態是怎樣的?

  李河君:關於“首富”是誰,我始終沒有關注過。如果大家通過關注財富榜單,進而關注薄膜發電和清潔能源産業,這是我願意看到的。

  漢能的理想和信念從來沒有發生動搖。多年以來,無論高峰或者低谷,我都堅信,堅持是一個企業家非常重要的品質。我始終堅持的是“一九法則”。

  一件事情,你堅持90%的時候,你只有10%的收穫,但到你堅持到最後的10%,你就有90%的收穫。前面的90%非常困難,你不能堅持得住,就只有10%的收穫甚至更低。

  新京報:今年5月20日,漢能股價暴跌47%,市值蒸發千億港元。回過頭看來,你覺得,出現這一系列的事情,最主要的原因在哪?

  李河君:最近兩年來,多家國際對衝基金曾聯手做空漢能。在過去兩年裏,“漢能薄膜發電”至少經歷了3次大規模地被做空,我們防不勝防。

  “5·20暴跌”對漢能和我本人的教訓是深刻的。客觀來説,漢能在許多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和不足。這也加速了我們的變革進程。

  新京報:你在內部發言時説,暴跌之時,股東、公司、員工都是受害者,當然還有你自己。

  李河君:漢能停牌,對上市公司、控股集團,對廣大中小投資者和我本人,都造成了非常巨大的損失。投資者、投資機構和員工的損失,讓我十分痛心和不安。

  漢能停牌,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影響。漢能倡導的“移動能源、産業報國”事業,剛剛開始就受到嚴重影響。

  新京報:目前,香港監管部門對漢能的調查是否還在繼續?漢能大概會何時復牌?

  李河君:漢能尊重香港證監會的決定,積極配合調查。從短期看,上市公司薄膜發電的業績,會受到影響。但是從長期看,上市公司將會更透明、更健康,有利於投資者做出更明確的價值判斷。

  同時,漢能希望香港證監會能夠早日給出一個公正的結論,儘快讓上市公司復牌,維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新京報:漢能也承諾説,今後將大量避免關聯交易。

  李河君:漢能關聯交易的性質,其實是大股東對薄膜市場的看好,是希望讓上市公司得以可持續性發展。關聯交易都是合法合規、公開透明的。

  新京報:今年上半年,外界對於漢能和你本人有很多質疑的聲音。

  李河君:我認為,一方面是媒體對我們缺乏足夠的了解,或者説,他們還沒有真正地了解漢能的發展內涵,出現了認知上的偏差。

  另一方面,我們都是水電出身,隨著漢能逐步對外開放,更多的媒體人會走進漢能、了解漢能。

  “5·20暴跌”使調整信念更堅定

  新京報:今年下半年,漢能對“開放”進行了特別強調。怎麼看待這裡的“開放”?漢能要形成怎樣的“開放”環境?

  李河君:早在去年底今年初,漢能就已經開始進行調整和變革。突如其來的5·20事件,更加堅定了我們的調整信念。

  漢能要開放股權,引入戰略投資者,讓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薄膜發電産業,而不是一股獨大。漢能還要與其他各行業聯合開發應用産品,實現技術、人才、渠道共用,將薄膜發電産品應用擴張到各個領域。

  同時,加強與太陽能領域其他技術的整合與合作。此外,漢能以前採取的是通過直銷、直營店等自建渠道的模式銷售産品,現在採取經銷商加盟合作的方式,與經銷商共建銷售渠道。

  新京報:前不久的雙創周上,漢能重磅推出太陽能動力車、無人機等産品。怎麼看他們的市場前景?

  李河君:“雙創周”上,漢能自主研發的全動力太陽能汽車和無人機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肯定,這給了我們極大的信心。

  新京報:是否可以理解為,薄膜光伏電池的生産,今後只是漢能的一部分,以後漢能也要大力發展大眾消費産品?

  李河君:未來,漢能將向移動能源戰略轉型。具體説,就是以核心薄膜發電技術,實施“移動能源+”戰略落地實現,通過與産業鏈其他相關行業的合作,為各行業提供差異化和獨有的“薄膜芯”解決方案。

  新京報:怎麼看現在國內的電動車市場?

  李河君:中國新能源汽車要瞄準産業發展前沿,努力攻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關鍵技術,打造中國品牌。

  我相信,國家會從産業政策、基礎設施方面給予大力支援,為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促進消費升級加油助力,培育形成産業轉型的重要支撐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