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條微信能否找回失蹤寶寶?

  • 發佈時間:2015-11-27 01:30:5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日前,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發佈,失蹤兒童家長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利用微信發佈資訊,3小時後失蹤兒童資訊將覆蓋全國。請關注——一條微信能否找回失蹤寶寶?

  20日,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以下簡稱“預警平臺”)發佈後不久,就有數百萬人涌入,伺服器一時無法承受。

  這種爆髮式增長讓預警平臺發起人之一、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秘書長張永將始料未及:“我們在做伺服器的升級擴容,儘快恢復公眾平臺的使用和功能更新。”

  這款旨在依託網際網路力量構築預防兒童失蹤的應急響應體系産品于20日在北京正式發佈。之後,平臺上線的資訊刷爆了朋友圈,也引來了關於安全和隱私問題的質疑。

  “我們始終奉行‘説一萬遍,不如走一遍’的行動模式。”22日,張永將借助預警平臺微信公號發出一封公開信,邀請社會各界來一次公開研討,推動符合中國國情的“安珀”系統的建立。

   孩子不見了,父母“不知道該做什麼”

  陳新剛以一個尋子父親的身份參加了該預警平臺在北京的發佈會。他在找兒子陳楊朝梵,找了三年。

  這位37歲的父親,已生出星星點點的白髮。只有聊起兒子的時候,陳新剛臉上才會浮現一絲極為含蓄的笑意:“我信佛,希望佛祖保祐他,所以叫他朝梵。”

  曾與網路距離遙遠的陳新剛,因為要找兒子,用起了微網志和微信。前段時間,張永將在網上認識了他,邀請他來見證“預警平臺”的正式發佈。這款産品,是希望每一個“陳楊朝梵”,能夠在失蹤前回到父母身邊。

  陳楊朝梵2012年失蹤于河北唐山灤縣的家門口。當時,全村人都幫著陳新剛一起找,隔壁村也用大喇叭廣播。

  但,兒子沒有找回來。從此陳新剛踏上漫漫尋子路。他的隨身行李裏,裝的全是尋子資料;手機號也不敢換,怕兒子哪天打過來,找不到自己。

  陳新剛找兒子,也幫其他父母找孩子,還提醒那些匆匆而過的陌生人——“人販子就在我們身邊,請一定看好孩子。”這句警告,陳新剛不記得自己講過多少遍。

  “中國的父母非常焦慮,他們害怕孩子會丟失。”張永將就曾有過孩子差點丟失的經歷,

  “作為一名警察,我當時都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幸運的是,張永將的孩子最終找回來了。

  目前,尋子網站“寶貝回家”上顯示,有22951名“孩子”在被家人尋找,有17247名“孩子”在尋找自己的家人。

  用社會力量編織防丟失網路

  有數據顯示,孩子脫離父母監護的時間越長,失蹤的可能性越大。能不能在“失蹤”這個結果形成之前,就讓孩子重新進入到一個可被監護的環境之中?

  2015年7月,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和騰訊微信部門開始共同開發預警平臺微信客戶端。該預警平臺利用網際網路和GIS地理資訊技術,依託擁有6億月活躍用戶的微信,來構築守護孩子的“天網”。

  家長可以通過該平臺建立孩子的“防丟檔案”,一旦孩子失蹤,家長就可以通過微信發佈預警資訊,同時通知警方。

  平臺可以分析兒童失蹤案例場景,根據行走速度、行車速度、高鐵速度等精算出一套資訊推動時空規則,在兒童失蹤3小時的黃金時間內,形成半徑30公里、90公里、690公里的3道保護失蹤兒童的預警保護圈。平臺會基於用戶地理位置,依據精算的時空規則向周圍不間斷推送相關訊息,3小時之後失蹤兒童資訊可以迅速覆蓋全國。

  美國失蹤兒童找回率達到97%。其中,安珀警報(AMBERAlert)功不可沒。只要有兒童確認失蹤,該系統就會向全國的廣播、電視、電子路牌、手機和社交網站發佈相關資訊。

  “全世界的國家都是用警察+群眾互助的方式解決孩子丟失問題的。我是公安出身,我知道中國的警民比例和警務工作壓力,也知道警察在這件事情上的最大作用和最大局限。”張永將告訴《科技日報》,兒童失蹤預警平臺,是想打造一個政府和群眾的聯動機制,一個全民參與、預防兒童失蹤的社會響應機制。

  回應質疑:只做身份驗證,不做資訊採集

  然而,平臺上線之後,有人叫好,也有人憂慮:為什麼資訊發佈需要實名驗證?給孩子建立“防丟檔案”會不會導致資訊洩露?

  “在既有法律框架內,除了丟失孩子的家長,平臺本身不具有發佈兒童丟失資訊的許可權。”張永將表示,這一發佈許可權只能由家長所有,為了保障資訊真實性,防止謠言産生,平臺要對資訊發佈者身份進行驗證,而身份證核驗是最有效的方式。“我們只做身份驗證,不做採集;如果不發佈資訊,可以不用實名。”

  至於孩子“防丟檔案”的建立,平臺並不做強制要求,家長可以在真正發生危險的時候再進行錄入。而預警平臺採用的伺服器和三大運營商以及諸多網際網路巨頭所使用的一樣,安全級別相同,並且會對用戶數據進行分別加密處理。

  “美國在做安珀系統的時候,是兒童警報基金會在做,前後用了七年才完成今天的手機全覆蓋。……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第一步不邁出來,可能平臺永遠不可能在中國建立。”張永將在公開信裏寫道,他們給自己設定的時間,是五年。

  當天的發佈會結束後,在去往火車站的地鐵上,尋子父親陳新剛掏出手機,掃描了主辦方提供的二維碼,成了預警平臺(微信號:CCSER001)的又一位關注者。

  這位父親並不知道平臺具體要如何運作,但他想,能把人連接起來,總會是有用的。“至於其他的,總要一步一步來,不能心急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