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兒童失蹤預警平臺”遭遇劇情反轉

  • 發佈時間:2015-11-24 03:31:20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報集團記者 孫雨

  “孩子丟了只需要發一條基於位置的微信,全國就有6.5億網友幫你一起找,最大限度地利用黃金三小時。”上週六,依託微信大平臺構建的“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正式上線,僅一個週末的時間,註冊用戶數量已經超過83萬,而註冊當晚伺服器就被近百萬的新父母擠爆。

  多年來,怕孩子走丟的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實際上,用科技預防孩子走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

  劇情的大反轉在24小時內發生:微信公眾號“口袋育兒”率先質疑,對於中社社會工作發展基金會兒童安全科技基金會的資質,以及平臺運營模式提出質疑。此外,在該平臺註冊需要家長和孩子的大量隱私資訊,這些資訊如何保證安全不洩露?目前,這都是個未知數。

  資料顯示,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的真正運營者不是騰訊,而是一個NGO組織“中社兒童安全科技基金”,而這個基金居然是成立於今年5月的一個全新的公益組織。質疑還針對基金的發起人——背景不詳的趙莉女士捐資200萬元就成為基金會的實際負責人,而另外一個發起人張永將曾是一名警察。此外,與國外不同的是,失蹤線索不是由警方發佈而是網友,也讓不少人生疑。

  對此,張永將回應稱,平臺與公安部全國身份證資訊核驗中心聯網核驗家長、孩子身份的真實性,孩子被拐後生成的預警資訊將通過12110平臺上報,再由110指揮中心發佈給各地警方。張永將表示,正在做的努力是在和各地警方做一些深入合作,首先要邁出第一步,這第一步肯定是不完善的,有很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但是如果這第一步不走,可能後面所有的都沒法健全;第二,要不斷推進這件事情成為一個由政府來主管的事情,這是努力方向。

  更多科技和社交工具的介入,讓防拐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渠道,讓絕望的父母有了更多的期待。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同時,伴隨著新技術、新手段和新模式而來的就是不確定的風險——大量的孩子資訊和父母資訊,如何不被洩露?

  對於這次上線的“中國兒童失蹤預警平臺”,質疑聲便由此而來。相比較于國外同類型平臺“安珀警報”只收集特定個體,也就是失蹤者的隱私資料,“兒童失蹤預警平臺”需在註冊時詳細登記家長資訊和孩子資訊,發出質疑的“口袋育兒”創始人麥田表示,擔心基金會是否有掌握、處理海量隱私數據的資質,是否有能力保護這些隱私資訊的安全?

  對此,張永將也表示,身份資訊只做身份驗證,不做採集。只要發佈資訊,就對身份進行驗證,以保障消息的真實性,避免社會資源的浪費和謠言的産生。他表示,在中國沒有立法賦予這個平臺發佈許可權,在法律的框架下,只能讓家長自己發佈,作為平臺方,提供給需求方作資訊的對接,這種情況下,要盡可能降低出現誤報、虛假、造謠,目前主流的做法就是實名制和黑名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