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歲末殼公司資本運作大潮疊起

  • 發佈時間:2015-11-27 01:29:27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到一年保殼時,不同的是,今年的ST公司似乎格外活躍,殼公司的資本運作大潮疊起。這其中,一批“老牌”ST公司“枯木逢春”,成為一大看點;同時,一批發佈退市風險公告的公司,則一邊通過傳統方式保殼,一邊忙著重組轉型,採取“雙保險策略”。目前來看,最可能的結果就是被打上“風險警示”標簽的ST公司中的大多數,將在2016年以“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姿態重新亮相資本市場。

  老殼“枯木逢春”

  24日,停牌中的ST宏盛再次宣佈更換重組對象。ST宏盛原本計劃注入龍文教育的重組被終止,取而代之的是新三板上市的華僑城文旅科技。距離2015年收尾僅剩20余個交易日,ST宏盛在選擇了尼日利亞4G項目、石材類企業、龍文教育等目標之後,終於定下了同華僑城的聯姻。為何ST宏盛的重組如此跌宕曲折?公司僅1.61億的總股本、不到25億的市值,可謂最佳注腳;而其破産重組執行已到尾聲,重組資産拍賣完畢,堪稱“凈殼”的質地,也難怪能吸引到各色重組對象問津。據了解,僅今年ST宏盛就有各色重組方“找到府”,不乏利潤可觀者,“競爭”十分激烈——“花心”的背後是一個老牌殼公司一心想要覓得“金龜”的心。

  作為目前“資格最老”的ST公司之一,*ST廣夏停牌四年才完成重整工作並推出重組方案復牌。目前,其立案調查風險已經消除。11月23日,公司披露其重組方案已獲證監會通過。*ST星美亦是ST界的“活化石”之一,公司多年無主業,每次落到退市邊緣又被拯救,從2009年開始,多次啟動重組無疾而終,直到今年9月2日,公司披露了同世紀歡瑞的重組方案,現已進入證監會審核程式。

  “感覺這些老牌ST一個個都要消失了。”一位長期關注並購重組的人士這樣調侃。“借殼上市畢竟要比IPO來得快,而且現在重組獲得市場認可的可能性也較高。”該分析人士稱。

  “雙保險”策略

  當然,更多的ST公司現在還在“生死線”掙扎徘徊。一邊先通過各色手法實現保殼,另一方面,其實已經有了重組動作或者動向,真正的大動作還在來年,這種“雙保險”趨勢,在今年亦十分明顯。

  根據今年三季報中的業績預告,目前被實施風險警示的50余家公司中,預告全年業績的公司僅為20家,其中*ST光學*ST金化等16家顯示將扭虧。

  扭虧的手法亦不特別。例如*ST光學11月中旬完成了向間接控股股東中電海康轉讓旗下上海光儀100%股權,全年盈利有望大增;*ST獅頭在9月24日收到太原市政府的扶持企業發展專項資金5300萬,直接幫助扭虧。“現在對重大資産出售的審批放鬆,只需接受交易所的事後審核,所以被很多公司用作保殼手段,這種情況在今年也比較多見。”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單純的“保殼”是不夠的。不少公司在“權宜之計”的背後都有“深謀遠慮”。典型如*ST光學,今年扭虧靠的依然是傳統手法,但還有定增“殿後”。還有一部分公司雖然未對2015年業績情況做出精準預測,但均有重組或者再融資計劃“傍身”。例如*ST中昌11月18日發佈重組預案,通過增發+現金的方式,作價8.7億元收購數字行銷商博雅科技100%股權,同時進行配套募資。

  不過,截至目前,並非所有ST公司都能給2015年業績一個好的結論,保殼仍在努力中。例如,*ST滬科雖然在三季報中預告全年虧損,但其大股東係昆明交投,在國資國企改革背景下,應能有所動作。據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已準備數套扭虧保殼方案,但能否獲得當地國資部門批准還存在變數。上海證券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