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控正成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比拼的“內功”
- 發佈時間:2015-11-26 18:15:1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11月26日電(記者 王濤)經歷過“跑路潮”的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在逐步被納入監管後,行業風險仍在持續釋放,而風控正在成為眾多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比拼的“內功”。
P2P平臺鑫利源10月份發佈清盤公告後,日前發佈了一條“跑路公告”,而這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從上線到“跑路”僅用了3個多月。
“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風控。”陸金所副總經理兼首席風險執行官楊峻説。
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優貸通董事長錢春華表示,很多平臺其實更多地帶有網際網路基因,對風控不如金融機構那樣天生敏感,但是風險永遠是個滯後並隱藏在收益背後的東西,業務成交時並不能顯現出來,因為這時候更多看到的是即期收益。
楊峻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能否從競爭紅海中突圍而出,取決於風控資源的投入、風控體系的搭建,也就是説,要看它是否願意把風控打造成核心競爭力。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常務副院長駱玉鼎表示,目前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尤其是一些中小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在資産端和理財端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獲客難的情況。分享經濟實際上已經出現了障礙,目前來看很多中小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很難克服這個障礙。所以,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將會大量出現這類企業破産、倒閉、“跑路”的情況。
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CEO表示,P2P給投資者的資金成本一般在15%,加上銷售員返傭,人力、租金、運營等,綜合成本已經超過30%,這意味著必須從資金使用方拿到超過30%的收益才能盈虧平衡,而這個收益水準蘊藏的風險可想而知。
“網際網路金融經過懵懂的發展期後,已經進入比拼內力的階段,這其中風控是關鍵。”浙江658金融網首席執行官楊揚表示。
網際網路金融應該怎樣管理風險,並沒有標準答案。這一行業不像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已經有一套比較成熟的風控體系,需要從業者自己去思考,去創新。
其實,風控和業務的矛盾是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最為糾結的難題。陸金所曾經在內部討論,以風控流程中資訊披露環節為例,相對於很多平臺的“標準化、格式化”的風險提示,陸金所推進的是“差異化風險提示”的戰略,尤其對非標産品,會具體對每一款産品進行信用評級、投後追蹤。於是就有銷售人員擔心:你都告訴人家這麼多風險,誰還敢買呢?銷量如何達成?
“我們也做過測算,這麼做可能會影響10%到20%的業務量。不過,這些犧牲的交易量,其實就是不應該産生的交易量。”楊峻認為,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已經到了比拼風控“內力”的時候。只有將風控打造成不可複製的競爭優勢,構建全流程立體化的風險管理架構,平臺才有機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駱玉鼎建議,基於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目前已經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分化,政府需對這個領域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