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眼睛+有腦子:中國智慧機器人“有機會”?
- 發佈時間:2015-11-25 15:50: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呼濤)“既沒有感知系統,又沒有靈巧的作業系統,這樣的機器人應該是嚴重的殘疾,而這也是它的現狀。”正在北京召開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行業領軍企業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的一番話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關切。
傳統的機器人在技術層面已經走到低附加值的時代,升級換代的轉折已至。處在機器人行業關鍵轉捩點上,除了擁有靈巧的手、耐受苛刻環境的身體,機器人行業新的機會在哪?中國有機會從目前壟斷行業關鍵技術的機器人強國中突圍嗎?
透過成長中的中國機器人企業,我們從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捕捉未來機器人行業冉冉升起的“中國機會”——有眼睛、有腦子的智慧機器人。
“有感知、能判斷才叫人吧?”
在西方,機器人最初被稱作“自動機”或者“自行控制機器”,而“robot”這個由捷克語“robota”而來的詞語則有著奴隸的意思。然而,中國人為它賦予了一個頗有人情味的名字——“機器人”,而這不僅是語言文字上的創造性,更寄託了美好的期待。
“既然不叫機器,而是機器人,總得有腦子、有眼睛才叫‘人’吧?”在世界機器人大會的展示現場,哈爾濱行健智慧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銷售經理王大江説。
他特別認同説傳統的機器人都有“嚴重殘疾”的觀點,而且即使是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機器人行業更多的還是在做關鍵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減速機、電機等行業核心技術上的自主能力十分有限。
“但是,在智慧機器人尤其是視覺和智慧分析等領域,中國機器人行業與國際同行的起步和進展幾乎相當,甚至有希望趕超。”王大江説,在世界機器人大會和其他國際展會上,能看、能做判斷的“行健機器人”已經引起了德國、日本等國際同行的關注,也有國際代理商表示出興趣。
他所描述那款能看、能做判斷的機器人也出現在此次展會上。在眾多能説、能走的酷炫參展同類中,這臺叫做焊接切割演示工作站的“機器人”看上去不僅體型龐大,而且完全看不出“人型”,甚至會讓人誤以為是大型機械加工設備誤闖入機器人展。這難道也是機器人?
“對機器人不要以貌取人!這是長著兩隻眼睛的機器人,還很有靈活性。”王大江説,這是為大型陸地鑽井機上的“吊耳”做焊接的設備,每台設備能完成五六個焊接工人的工作量,讓工人免於酷暑和高強度的連續工作。
更重要的是,它不僅能夠智慧地看清並對準工作平臺每個待加工的“吊耳”進行焊接。對於並非每個都長得一模一樣的部件,這個“有眼睛、有腦子的機器人還能智慧地調整自己做出適應性的操作。”
它的這個本事對於大型工程類項目的加工來説顯得非常必要——並非每一個等待加工的部件都能夠精密到分毫不差,而傳統的機器人在靈活性和判斷力上的不足則極大地限制了應用的範圍。
除了在大型鑽井平臺上的應用,行健機器人通過生産智慧焊接機器人為中國很多重大項目都做出著貢獻——國防項目上的大直徑開孔切割、中國第三代核電設備上的大型曲面板切割、上海江南造船公司的船體部件切割焊接等項目上都有智慧機器人的貢獻。
“對行業最適用的專用機器人,帶眼睛和大腦的智慧機器人。”王大江説,公司生産的智慧機器人最核心的技術發端于哈爾濱工程大學在視覺和圖像處理領域的高端技術“基因”,現代化的感測器讓它越來越聰明。
長相不重要,關鍵得“有腦子”
機器人之所以叫做機器人,應當具備兩大屬性:機器屬性或機械屬性,以及智慧、智慧和靈巧性這樣的人的屬性。當今,機器人正處在由機器向人的轉捩點上——智慧的提升,簡單地理解就是“有腦子”。
服務機器人被譽為“機器人這個皇冠行業上的明珠”,這個領域也被視為機器人行業的“藍海”。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服務機器人的代表性中國企業小i機器人創始人兼董事長袁輝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社會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從來就有,為什麼它在今天能夠迅速成長?
“核心在於思考能力。服務機器人的真正核心在‘思考’,在於跟人交互。”袁輝説。
從15年前離開微軟回國創業,袁輝就懷有一個夢想:一個高智商、高情商、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機器人。
小i機器人在自然語言處理、智慧人機對話等技術上取得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並迅速實現了智慧機器人技術在金融、通信、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以及智慧家電、汽車交通等眾多領域的實際應用。今天,公司提供的服務已經佔據國內智慧客服90%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説我們與電信運營商、銀行等客服的“對話”絕大多數是在與小i機器人之間進行的。
“從廣義講,未來所有機器全部都會變成機器人。它並不一定要像人一樣擁有身體或者五官和四肢。關鍵是,它得有‘腦子’!”袁輝説。
智慧機器人,中國有機會!
“我們現在正處在機器人轉折的關鍵轉捩點上,傳統機器人需要升級換代,新的機器人産品逐漸成熟進入市場。最後我們説機遇和挑戰並存,但是我們相信我們的機遇要遠遠大於挑戰。”曲道奎説。
世界各國幾乎都把新機器人作為國家發展戰略——機器人是多種高新技術的綜合整合,機器人的發展幾乎代表一個國家綜合技術的發展水準和發展階段。於此同時,機器人市場還是有幾萬億美金的大市場。
從2009到2014年,世界機器人進入快速發展期。特別是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機器人實現逆勢增長,全球增長率接近30%,中國的增長率則達到50%甚至接近60%。近幾年,全球更是進入機器人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尤為突出。2013年,中國成為機器人全球最大市場並保持這一地位。
預計未來10至15年,中國一直會保持全球最大機器人市場的趨勢。更關鍵的一點,中國保有的機器人密度還沒有到國際平均密度的一半,發展潛力巨大。
“機器人不僅有很大的功能支撐技術,它對製造業、國防安全、日常生活有巨大的支撐作用;它還有續性,任何技術和産品都有它的發展階段和生命週期,但機器人幾乎看不到它的終點,應該是伴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和持續。”曲道奎説。
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業界廣泛關切了兩個重要話題:首先,機器人現在能做什麼?現在典型的工業機器人,缺少了感知系統。一般的視覺、力覺還有其他感知,現在的機器人都沒有。
此外,機器人還缺什麼?缺少靈巧性。真正製造業裏很大一類工作,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幾乎都是靠人的靈巧性,這恰恰是今天機器人所欠缺的。
在這個匯聚了機器人業界權威專家與企業的大會上,我們看到了中國機器人産業不斷探索帶來的進步,也看到不懈的努力——力爭掌握核心技術,力爭以創新突圍。
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有眼睛、有腦子”的智慧機器人源自中國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