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供給側改革或推升新興産業投資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53:13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供給側改革預期或對資本市場産生重大影響,宏觀政策的推進是中國經濟轉型增長的唯一齣路。分析人士認為,供給側改革的提法對投資者未來的預期影響較大,但長期經濟轉型和短期保增長的矛盾還將存在,如何在新舊經濟轉換之間掘金值得關注。部分機構認為,供給側改革會釋放新興産業供給端活力,加大新興産業投資。
推動經濟內生增長
銀河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表示,近期高層多次提到供給側改革的概念,並指出要解決經濟深層次問題,單純靠貨幣刺激政策是不夠的,必須下決心在推進經濟結構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當前國內在需求端的刺激仍在持續,但收效不佳,適時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是回歸本質之舉。在要素重估階段,高品質要素能夠參與到更高端的分工,獲得更高收入,從而形成消費能力。這一良性迴圈的形成是中國實現經濟內生增長的必由之路。在政策層面上這一轉變對未來經濟增長將非常關鍵。
申銀萬國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表示,從中國經濟轉型和長期增長的角度來看,供給側管理的重要性將開始顯現。以“十三五”建議發佈為標誌,宏觀政策的重點將轉向供給管理。
廣發證券也表示,供給側改革可能是解決中國經濟中長期問題的唯一齣路。監管層對經濟的調控思路主要是採用需求端調控,當經濟比較疲弱時,往往通過加大基建投資、放開地産銷售限制、鼓勵汽車家電消費等方式去刺激需求。但本輪中國經濟回落週期中,由於國內傳統需求市場已經面臨飽和,繼續採用需求端刺激的方式已經很難起到明顯的效果。因此,政府的經濟調控思路轉向了供給。
大力發展新興産業
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動,目前出現了兩個難以調和的矛盾——長期供給改革和短期保增長的矛盾、大規模減稅和國家債務的矛盾。廣發證券、申銀萬國等證券研究機構表示,中國的供給側改革需要産業結構進行由“重”到“輕”的轉變,但當前産能過剩的重化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作用太強,過快出清容易導致經濟增長斷崖式下滑。
廣發證券表示,對供給側改革的理解就是要充分釋放新興行業的供給端活力,加大新興産業投資。從某種程度上來説,只有看到傳統行業出現明顯的供給收縮信號時(比如大量生産線關停、員工下崗等),才能保證有充分的資源(社會資金、財政扶持、勞動力等)從傳統行業流向新興産業,同時傳統行業也會因為供給端的收縮而實現供需結構的優化。但現在實施起來的難度在於,傳統行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實在太大。在社會總投資中,製造業投資佔了33%,而在製造業投資中,代表傳統産業的重化工業又佔了64%。供給側改革的精髓是減稅,減稅的背後是財政赤字大幅增加。解決辦法是大規模發行國債,但這需要相當大的債券市場容納空間,須配合人民幣國際化和國家實力的提升,這是一個長期且充滿反覆的過程,短期難以實現。
申萬認為,中國正在迎來供給革命,這和西方供給學派主張的共同點是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不同點在於:相比于發達經濟體,中國的制度更不完善,更能夠通過財稅改革、金融改革、國企改革、價格改革、破除壟斷、簡政放權等改革釋放制度紅利;在市場並不完善的情況下,如何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既要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又要避免市場出清對經濟産生太大的衝擊,既要市場化出清,又要守住經濟和金融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顯得更加困難。這決定了需求管理政策並不會淡出,也決定了短期穩定和長期經濟發展目標之間可能會存在衝突和反覆。
?關注三大發展方向
申萬宏源證券宏觀研究團隊提出,供給側改革主要是針對舊經濟和舊體制。新經濟的供給革命主要體現為如何創造有效供給,來匹配沒有很好被滿足的需求和潛在需求。新經濟需要的是友好的創業環境和制度環境,不斷推廣的負面清單制度、一些傳統國有領域對民間資本的開放、軍民融合、商事制度改革、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等都有助於新經濟的發展。但新經濟最終來自於日新月異的多樣化需求、科技革命帶來的技術創新以及一批企業家的興起。從這些決定因素出發,申萬宏源重點看好三個方向:一是服務型消費,二是智慧製造和大數據,三是泛資産管理。
新舊經濟的巨大差別決定了從不同的視角評判中國經濟會有巨大的差異,應從多角度對中國經濟進行分析。申萬認為,分析經濟總量應該看舊經濟,分析經濟活力應看新經濟。由於舊經濟是中國經濟的主體,仍然面臨著調整的壓力,這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長繼續承壓,未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仍以寬鬆為主。減稅、擴大赤字率、擴大債務置換、專項金融債、“雙降”都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也會面臨貶值壓力。分析經濟活力,更應該看新經濟,人們過上幸福生活的訴求,不斷下降的資金價格,以及越來越多的現代企業家搭起的新經濟使未來並不悲觀。(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