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供給側改革加碼揮鞭 國務院連發兩文佈局消費升級

  • 發佈時間:2015-11-24 07:20:44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梁敏  責任編輯:張少雷

  供給側改革政策正在加碼落地。

  國務院及國務院辦公廳日前連發《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對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兩大重磅文件部署消費升級,培育新供給、新動力。

  兩大文件都明確了未來重點發展的領域。其中,《關於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消費升級的六大方向:服務消費、資訊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農村消費和品質提升型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著重強調“創新並擴大有效供給”,並明確稱,要推動三維(3D)列印、機器人、基因工程等産業加快發展,開拓消費新領域。支援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居、數字媒體等市場前景廣闊的新興消費品發展。

  “這符合拓展增長空間的思路,涉及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的消費,既可以彌補傳統消費增長空間收窄的缺口,同時又有利於提升人力資本、增強創新驅動的基礎能力。”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對此解讀稱。

  《關於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對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則是我國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的第一個系統性的頂層設計。生活性服務涉及領域很大,但該文件明確重點發展十大領域,包括居民和家庭、健康、養老、旅遊、體育、文化、法律、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教育培訓等。

  其中,健康服務方面,鼓勵發展健康體檢、健康諮詢、健康文化、健康旅遊、體育健身等多樣化健康服務;體育服務方面,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切入點,加快發展普及性廣、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文化服務方面,加快數字內容産業發展,推動文化服務産品製作、傳播、消費的數字化、網路化進程,推進動漫遊戲等産業優化升級。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是推動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的重要途徑,也是保障就業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服務業吸收勞動力的能力較強,特別是很多生活性服務業隨著居民需求的上升存在明顯的供不應求的局面,因此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

  在扶持政策方面,文件明確,要加大財稅、金融、價格、土地政策引導支援。其中,針對拓寬融資渠道特別強調,“支援符合條件的生活性服務業企業上市融資和發行債券。”

  除了兩大文件外,上證報記者還了解到,發改委將抓緊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特別是要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工程,為推動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加快培育新供給新動力進一步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近期高層密集強調,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型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益,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而上述兩大文件就是通過供給側改革實現消費升級。

  在章俊看來,中國經濟轉型過程中,在支出端主要是要推進消費在GDP中的比重,而在供給端則是要提高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隨著轉型的深入,中國必然要淘汰低端製造業而轉向服務業的供給側改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