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港口庫存達600萬噸 下游加工企業仍普遍虧損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50: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金瀟
大豆港口庫存高達600萬噸下游加工企業仍普遍虧損
東淩糧油在11月17日的公告,某種程度上再度揭示了大豆壓榨行業整體面臨的窘境。
據東淩糧油公告顯示,東淩糧油擬將其所持有的植之元實業100%股權和東淩銷售100%股權轉讓給控股股東東淩實業的全資子公司植之元控股。本次交易的評估基準日為2015年9月30日,經交易雙方協商,植之元實業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確定為72282.92萬元,東淩銷售100%股權的交易價格確定為1274.31萬元。
本次重大資産出售完成後,公司將退出大豆加工行業,主營業務變更為穀物貿易、國際船務及物流、鉀鹽的開採、生産及銷售等三大板塊。
東淩糧油徹底退出大豆加工行業的背後,是大豆壓榨持續多年的全行業虧損狀態。卓創資訊大豆分析師盧寧對《證券日報》介紹,“行業自2011年起一直處在虧損之中。”
兩頭“壓迫”大豆壓榨業
卓創資訊大豆分析師盧寧對《證券日報》介紹,2015年大豆壓榨行業繼續偏弱運作,從卓創資訊測算的壓榨企業理論毛利看,年內行業基本虧損運營。2015年前11個月虧損均值為63元/噸,雖然低於2014年的虧損均值,但整體行業運作仍不容樂觀。據悉,目前大豆壓榨市場基本處於全行業虧損狀態,部分企業可通過套期保值等期貨市場操作,對衝現貨市場價跌的風險,但對於資金狀況欠佳企業而言,難以運用期貨工具市場降低虧損壓力。
盧寧介紹,行業自2011年起一直處在虧損之中,造成長期虧損的原因有二:進口大豆價格高;油粕價格下滑。
今年以來,“油廠成本相對較低,但受油粕價格走低的影響,企業盈利較差,而在此前,企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豆成本較高。養殖行業低迷直接影響粕類需求,目前油粕現貨基本跟隨期貨市場,今年全球大宗商品全面下滑,也導致油粕市場走低。這些原因是理論測算。對於龍頭企業來講,可以通過期貨工具規避風險,從現貨看是虧損的,但通過期貨後,最終是盈利的。”
某種程度上,這也可以解釋東淩糧油此前業務長期虧損的原因。
按東淩糧油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虧損約2.3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虧損額度近2億元。在半年報中,東淩糧油曾多少有些無奈地表示,公司多方努力,仍然未能扭虧,來自外部的原因,諸如“2015年上半年大豆壓榨産成品需求增長較緩,同時,受到美元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持續走高,人民幣貶值幅度增加,從而導致財務費用增加等”,是東淩糧油上半年虧損的原因。從公開的資料來看,東淩糧油置出大豆加工資産之後,A股已無以大豆加工為主業的上市公司。
行業短期難回暖
而目前來看,行業的狀況未有短期內改善的跡象。有券商在11月上旬發佈的研報中分析,當前進口大豆完稅價比國産大豆仍便宜在550元/噸以上,加上當前港口庫存高達600萬噸以上,預計大豆短期內仍是震蕩偏弱走勢。而大豆産量雖再創新高,但庫存消費比有所下調。本月美國對愛荷華、伊利諾伊和明尼蘇達等種植區單産預估提高了2.3%以上,進而帶動了大豆産量上升2.41%,雖然出口和消費調增146萬噸,但庫存消費比提高了1.84%,對美豆期貨繼續加壓。全球大豆消費大幅上調186萬噸,庫存消費比下降了0.90個百分點,但是26.53%的庫存消費比仍然是近五年新高。
盧寧介紹,從壓榨企業成本利潤構成因素看,豆油、豆粕等産出品價格均大幅走低,對壓榨企業形成拖累,雖然進口大豆價格也在同步下跌,但難以彌補油粕類産品帶來的盈利壓力。全球經濟疲弱及國際大豆豐産等,是導致豆類産品價格下滑的主因。2015年前11個月豆油、豆粕均價同比下滑分別為9.30%、22.73%。目前油粕終端需求持續清淡,尤其是飼料廠提貨積極性極低,市場銷售壓力猶存,預計年內壓榨行業低迷狀態難有改觀。
東淩糧油置出大豆加工資産也引發了行業的一種擔憂:在行業久虧不下的背景下,新一輪的兼併重組是否將開始?對此,有分析師介紹,“2004年以後,大豆壓榨行業已經快速整合,目前看暫無明顯深化兼併重組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