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海亮股份並購幕後:銅加工巨頭“抱團過冬”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日前, 海亮股份 (002203)宣佈擬作價32.5億元並購金龍集團。至此,國內銅加工領域的老大和老二最終走到了一起。在行業寒冬的大背景下,兩大巨頭為何選了合作?日前,海亮股份與金龍集團管理層接受上證報記者專訪時,介紹了雙方“牽手”的來龍去脈,同時也道出了金龍集團從IPO折戟到接受並購背後的真相。

  二次登陸資本市場

  11月中旬,海亮股份發佈重組預案,擬以11.27元每股發行2億股並支付現金10億元用於收購金龍集團100%股權,交易作價32.54億元。同時,公司還擬以9.99元每股為底價,定增募集配套資金32.54億元,用於支付上述現金對價及補充流動資金等。

  據悉,金龍集團已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及美洲地區建立了十大銅管生産基地,並以銅管産能50萬噸在國內銅管行業中穩居“老大”位置,海亮股份則以銅管産能27.6萬噸排名“老二”。至此,銅加工領域的老大、老二終走到了一起。

  “這並非金龍集團首次期望登陸資本市場”,該集團董事長李長傑如是説。據查,早在2012年4月,金龍集團就進行了IPO預披露,擬發行1.4億股募資35億元,並計劃在上交所掛牌,然而到2015年初,在證監會公佈的《IPO正常審核狀態企業基本資訊情況表》中,金龍集團的名字卻已經不在。

  “巨大的資金缺口是集團上市沒有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李長傑道出IPO折戟背後的真實原因。據了解,當時拖累金龍集團的是一筆16億元的貸款,為實施跨行業發展新能源材料的計劃,公司曾貸款16億元進行投入,但這一戰略安排使得公司此後面臨了兩難的局面:一方面,上市之際急需填補資金缺口;另一方面,新能源材料項目又需要正常運作,導致企業無法及時償還貸款的資金,在此背景下,金龍集團的上市計劃最後被迫取消。

  上市受阻使得融資計劃失敗,作為民營企業,金龍集團獲得的貸款總是短期多,長期少,使企業疲於倒貸,種種不利因素使得金龍集團的資金鏈岌岌可危,李長傑感嘆道。事實上,這一窘境從公司負債率可看出端倪,據這次重組的預案,2013年末、2014年末和2015年5月末,金龍集團的資産負債率分別為91.87%、92.02%、92.47%,顯著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水準。

  在此背景下,金龍集團在與多家公司談判後,最終選擇了“下嫁”同行業的海亮股份。而之所以有此選擇,不可否認的是公司急需流動資金,但更為重要是,雙方的合作將産生互補,使得金龍集團能更好地發展下去,李長傑指出。

  “抱團取暖”打造行業巨頭

  銅加工行業內兩大“巨無霸”強強聯手,可以説是完全由兩家企業主動推動。據雙方管理層介紹,兩家公司的高層正式談判始於今年4月,屬於一拍即成。對金龍集團而言,希望徹底解決多年資金緊張的狀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銅管的研發和新市場的開拓上。

  而在海亮股份董事長曹建國看來,企業在寒冬來臨之際,合作比競爭更有利於企業的發展。據記者了解,整個銅加工行業景氣度較低,開工率不足60%,很多企業由於缺乏訂單已處於關停狀態,海亮股份的開工率也降至80%左右,金龍集團則為70%左右,相比去年大幅下滑了23個百分點。

  曹建國進一步指出,若合併成功,雙方將在各方面形成巨大的優勢互補。首先,雙方將産生資本協同效應。金龍集團有著過硬的技術,但缺乏有效的融資的手段,而同行業的海亮股份作為上市公司,可利用融資能力,改善金龍集團的財務狀況。

  其次、在戰略佈局上,雙方的佈局重合度較低。據介紹,海亮股份在全球範圍內對自身的銅加工産業進行了生産和銷售戰略佈局,目前擁有浙江、上海、安徽、越南等生産基地。金龍集團則擁有新鄉、珠海、上海、蘇州、重慶、山東、墨西哥、美國等十處銅管生産基地。

  其三,産品結構的互補效果更明顯。海亮股份在銅合金管、銅棒領域優勢明顯,而金龍集團的産品主要應用在空調與製冷用銅管領域,尤其是在高齒大螺旋角內螺紋管、超薄壁光面銅管等産品方面優勢明顯。顯然,這無疑將幫助海亮股份調整産品結構,全力發展高附加值和優勢産品。

  “本次交易完成後,海亮股份的銅管産能將達到77.6萬噸,産能、銷量均將成為全球第一,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銅管供應商。面對未來,上市公司將加快高附加值的新品,遏制價格競爭,也不排除進一步並購可能”,曹建國信心滿滿地表示。

海亮股份(002203)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