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楊磊:新常態下的並購學會買更要學會賣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企業尤其是大企業,它的生命週期曲線和國家經濟總量的波動趨勢具有相似的特徵——當總量漲到一定的絕對值以後,增速必然減緩。

  此時企業應該做什麼?從金融和資本市場的角度來説,企業應該尋求進一步的發展;從公司財務的角度來説,主要的運作方式就是並購,在資本市場的支援下尋求進一步發展。所以大公司往往成為並購的主力,原因就在這裡。

  那麼,處在我國目前經濟狀態下的大企業是不是也應該多考慮並購的事情呢?今年參與中美企業家圓桌會議的15家中國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他們的市值非常大,但還難以稱得上是真正的跨國企業。如果要在中國企業中選擇比較像樣的跨國企業,可能只有聯想。可以説,我國發展較好的企業還沒有真正地開展並購業務,尤其是國際化的並購業務。

  在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下,我們的增速放緩,産能出現過剩,而且過剩的産能還是落後的産能過剩。這種常態決定了這一時期的並購除了買還要賣,要不斷地置換資産,就像股票一樣,新手只是學會了買,而真正的專家知道什麼時候該賣。對於企業來説,從以前的粗放式經營到現在的精細化經營,需要細分市場,提升自己的市場佔有率。

  首先要考慮拓展市場。在增長乏力的情況下,要麼開拓新的市場,要麼在現有的市場提高佔有率,又或者開拓新産品、新服務,以獲得增長。如果市場拓展不了,就通過同業合併、輸出産能等方式降低成本。如果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就得快刀斬亂麻,考慮裁剪、重組、出售或合併非盈利的資産和業務。

  但是有錢也不能任性,尤其是CFO(首席財務官)們,要知道戰略規劃是最重要的。國家的“一帶一路”戰略很英明,但適不適合你的企業?往哪個方向走?走什麼樣的路?都值得精細地規劃。

  從戰略規劃來講,到底是買還是建?決定買的話,該買誰?會不會帶來1+1>2的效應?協同效應是正的還是負的?投資分析也很重要,要考慮現金流、折現率、增長率,跨國的並購還要考慮政治風險和經濟風險,如匯率、稅收等。好的戰略規劃和投資分析會帶來突破。

  常見的進取型戰略中,並購作為擴張的手段,首先是市場佔有率的擴張,如惠普與康柏、優酷與馬鈴薯的合併;雙匯到美國去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兗州煤業到澳大利亞去收購菲利克斯資源公司,這是地域的擴張;聯想光做PC不夠,要擴展到伺服器,這是對産業鏈的上下游進行整合併購。

  現在還出現了跨界的擴張:前幾年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兩年後又把摩托羅拉賣給了聯想,這就是跨界,一個是搞軟體的,一個是搞硬體的,大家都希望他們能碰撞出火花。我們國家特別需要品牌,都去購買品牌,美國企業也有買品牌的,今天的AT&T就是一個很成功的品牌拓展案例。

  除了進攻之外我們還要防禦,並購也是防禦型戰略中的手段,聯想收購IBM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時聯想雖然在國內市場有著超過30%的市場份額,但仍然感到來自惠普和戴爾的強大壓力。手提電腦是未來市場的趨勢,卻是聯想的軟肋,再加上在業務和市場方面,IBM PC與聯想有著很強的互補性,IBM和Thinkpad的品牌價值相當高,從外界看這是一個進取型的案例,但是業內通常認為這其實是防禦型戰略。

  我們的海外並購面臨著很多困難,第一就是缺少人才,尤其是跨國管理的人才。其次是溝通不足,除了和並購方的溝通,國家對外的宣傳和溝通也不夠。此外,重重審批綁住了企業的手腳;資本市場不夠開放、缺乏協調機制來避免同胞競爭等因素也影響了我們的企業進行海外並購。

  跨國並購需要注意的是,切忌“一窩蜂上”,千萬不要跟風;“戰線”也不能拉得過長;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組織一個專職的團隊。

  過程中特別要關注的事情包括:智慧財産權、環境保護、負債問題以及可能産生的糾紛、勞工問題、管理層與管理架構等。同時還要融入並尊重當地的商業文化,尤其是要合理利用規則,以及善用顧問團隊。你是一個很好的企業家,但是對資本市場不熟悉,對並購的規則、程式不了解,就一定要善用顧問團隊,小錢要花,但錢要花在刀刃上。

  (作者為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