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提高社區互助能力應對空巢養老

  • 發佈時間:2015-11-25 05:29: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獨居老人生病無人照料、離世無人發現;因子女長期離家在外,親情缺失讓老人患上抑鬱症……這樣的新聞屢屢見諸報端,讓人唏噓之餘,也讓更多目光投向空巢老人這一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空巢家庭的老年人會在日常生活中面臨一系列難題,如買菜做飯、衛生保潔等。在深層次的精神生活上,親情的匱乏更易讓空巢老人心理失調,産生家庭空巢綜合症。

  當前,我國正在進入快速老齡化階段。根據全國老齡委的測算,從2015年到2035年,我國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更為急迫的是,我國老年空巢家庭率已達半數,大中城市更是達到了70%。如此巨大的空巢家庭數,給我國當前養老形勢提出了更為嚴峻的難題。

  縱觀國際,西方發達國家比我國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他們應對空巢問題的經驗可以為我們所借鑒。如德國民政部門和大學生服務中心合作,讓大學生居住于空巢老人家中,大學生與老人可互幫互助;在法國,一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可以選擇與其他老人共居,共同享受家庭護士的看護和照料;在英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選擇到老年村居住。發達的社區服務業,可以讓老人既節省費用,又不脫離社區,同時也方便子女、親屬的探望和照顧。

  從今後的發展趨勢來看,居家養老、社區養老的模式成本更低、服務更便捷,且符合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將成為我國養老服務的主要形式。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深挖社區服務潛力,提高社區的自助、互助能力,可成為解決空巢老人養老難題的良方。

  在社區層面應對空巢化問題,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區服務體系。可依託方便快捷的社區醫療機構,建立老年人健康狀況監測數據庫,尤其要對身體較差的空巢老人給予特殊照顧,定期派醫務人員或志願者到府服務。同時,社區可以動員社會力量對空巢家庭提供服務。如在社區中成立專門的家政公司,對空巢老人提供陪伴照料、送飯到府、緊急呼叫等服務;通過社區青年志願者組織,組織青少年到府與空巢老人聊天,給老人帶去心理撫慰。此外,社區也可以組織年齡較輕的空巢老人為年齡較大或失能的老人提供服務,通過簽訂協議的形式,換取服務時間,以在未來自己需要服務的時候使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