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政投入5年爆增8.37倍 我國“入園難”得到有效緩解

  • 發佈時間:2015-11-24 13: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佘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4日訊(記者佘穎)《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首次提出普及學前教育。綱要頒布後,首個發力的領域也是學前教育。根據這份被稱為“國十條”的《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我國相繼開展兩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強力推進學前教育發展。11月24日,教育部發佈了《<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展示了學前教育這5年的成績。

  (一)5年間入園率提高近兩成,幼兒園數量增長達51.88%,平均每市新增城區幼兒園128所

  五年來,我國在園幼兒數和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學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2009年僅為50.9%,2014年達到70.5%,提高了19.6個百分點,提前實現《教育規劃綱要》目標;2014年,全國在園幼兒達到4050.71萬人,比2009年增加52.41%,“入園難”得到有效緩解。

  “這要得益於五年來各級政府通過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努力擴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介紹説,2009年至2014年,全國幼兒園總量增幅達到51.88%;自2009年至2014年,班級數量增長了59.26%,專任教師數量增長了87.05%,保育員數量增長了59.75%。

  從各樣本省市來看,五年來幼兒園總量持續增長,且增幅較大。從市級層面來看,14個樣本市的城區共增加幼兒園1793所,平均每市新增城區幼兒園128所;11個樣本市的鎮區五年共增加幼兒園1206所,平均每市新增鎮區幼兒園110所;12個樣本市的鄉村五年共增加幼兒園389所,平均每市新增鄉村幼兒園32所。學前教育資源的快速擴大,為增加適齡兒童入園機會、緩解“入園難”提供了基本條件保障。

  (二)新增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新增幼兒園超過7成在鄉鎮

  這些新增的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教育部門辦園主要向農村傾斜。2009~2014,全國新增幼兒園7.17萬所。2011~2014年全國新增幼兒園43131所。其中,鄉村新增13899所,佔比32.23%;鎮區新增16945所,佔比39.29%;城區新增12287所,佔比28.49%。

  農村(包括鄉村和鎮區)新增幼兒園數顯著高於城區。新增的公辦幼兒園(含公辦性質幼兒園)主要分佈在鄉村和鎮區(佔比86.55%),城區僅佔13.45%;新增民辦幼兒園則主要分佈在鎮區和城區。農村教育部門辦園在全國教育部門辦園總數中的佔比穩步增長。2011~2014年,教育部門辦園新增19672所。其中,城區僅有2328所,佔比11.83%;在鎮區6655所,佔比33.83%;在鄉村10689所,佔比54.34%。

  “教育部門辦園的農村傾斜性表明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努力擴大農村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的政策取向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專題評估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劉焱表示,教育部門辦園已成為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2010年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後,鄉村幼兒園數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2014年新增了13899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園10689所,佔比76.9%;民辦3774所,佔比27.15%。

  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學前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區域。五年來,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資源迅速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緩解。以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為例。五年來該區域幼兒園數量快速增加,學前教育資源迅速擴大。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共有鄉鎮959個,12499個行政村。2009年僅有546所幼兒園,2014年則增加到了1287所,共增加了741所,增幅高達135%。農村幼兒園的增幅超過城區。2009~2014年,縣城幼兒園增加了86所,農村幼兒園增加了655所。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鄉鎮中心幼兒園覆蓋率已達到了84.12%。

  (三)去年新增幼兒園超過一半是公辦園,但整體來看公辦幼兒園佔比仍然較低,入園難實際上是入公辦園難

  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作為“供方策略”,是解決“入園貴”問題的基本路徑和重要手段。公辦幼兒園是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的主要支柱,對於確保學前教育的科學發展、平抑幼兒園收費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年來,各級政府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對2009~2014年新增幼兒園中不同性質幼兒園的佔比分析表明,教育部門辦園在2011年止跌以後佔比明顯提高,2014年達到50.13%;集體辦園和其他部門辦園在2012~2013年也開始止跌回升。

  與此同時,政府扶持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也開始成為提供普惠性服務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和制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認定和管理辦法,引導和支援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劉焱表示,公辦園、公辦性質幼兒園(包括企事業單位辦園和集體辦園等)以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構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路建設初見成效。

  但她也強調,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公辦幼兒園佔比仍然較低,民辦幼兒園佔比過高,“公辦民辦並舉”格局尚未形成,“入園難”普遍表現為“入公辦園難”,質優價廉的公辦幼兒園數量明顯不足,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同時,區域差異顯著。相當多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普惠性資源依然短缺,西部農村地區非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高達67%。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入園貴”的問題尚未獲得普遍的、根本性的解決。

  (四)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大幅增加,2014年全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是2009年的8.37倍,但佔教育經費投入比例仍然偏低

  經費保障是學前教育發展最基本的條件保障。近五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2014年全國學前教育經費總投入達到2048.76億元,是2009年的8.37倍。特別是農村學前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視。課題組發現,對農村學前教育投入經費的有五年完整數據的10個樣本縣,五年來對農村學前教育投入的經費增長了1011.5%。

  但劉焱也表示,當前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總體仍然過低。“國際經驗表明,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在80%以上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學前教育經費佔比平均為9.67%;毛入園率在60%~80%之間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學前教育經費佔比平均為7.73%。”她説嗎,“2014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已經達到70.5% ,但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2013年佔比僅為3.5%。”她建議進一步持續穩定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性投入,把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從2013年的3.5%至少提高到7%,使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與當前我國學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以及2016年75%的目標相適應。

  劉焱還特別提出,必須建立更為科學的學前教育發展的長效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據介紹,縣級財政是當前區域內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區縣政府是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的主體。對於不發達和欠發達地區,“以縣為主”的投入體制重心過低,縣級財政自給能力不足,難以維持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投入。大多數公辦園以及企事業單位、集體辦幼兒園,缺乏必要的財政支援,幼兒園日常運轉主要靠收費,辦園條件普遍較差,家長負擔較重,教師工資待遇低。在這些地區,財政投入的重心要上移,提升投入主體,完善省級統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

  (五) 2014年專任教師184.4萬人,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已達66%

  五年來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成績顯著。教育部出臺《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等,對幼兒園師資配備、教師和園長素質提出了明確要求。

  幼兒園專任教師隊伍數量穩步增長。2014年,專任教師184.4萬人,比2011年增加52.84萬人,增長40.17%。而且,增長的專任教師數量主要集中在鄉村和鎮區。與2011年的專任教師數量相比,2014年鄉村和鎮區幼兒園教師數量的增幅分別達到49.09%和45.41%,城區為33.86%。

  幼兒園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已達66%。幼兒園教師持證人數逐年增加,無證教師人數總體上呈逐漸下降趨勢。從部分樣本市的情況來看,2014年,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佔比為61%,持非幼教教師資格證的佔比17%,無證教師佔比為22%。

  各級培訓覆蓋的教師人數持續增長。2011年以來,國家實施面向全體幼兒教師的“國培計劃”,中央財政投入17億元,培訓中西部農村幼兒教師58.5萬人次,帶動各級政府加大對幼兒教師培訓的投入力度。以江蘇、陜西和四川三省為例。2009年參加培訓的幼兒園教師人數為60750人,到2014年,已經增長到119896人。

  但是總體來看,幼兒園教師數量仍然不足,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師幼比平均為1:22,農村地區更低;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還較低,農村地區不到50%,專業化水準有待提升;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數量佔比僅為50%左右;無證教師仍佔30%左右,農村地區在44%左右;未評職稱教師佔70%左右;教師待遇偏低;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數嚴重不足。由於編制、待遇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保障程度差,流動性大,穩定性低,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幼教事業。

  (六)教育“小學化”仍較嚴重,根本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和學習的規律,影響幼兒園教育品質的提高。為此,教育部印發了《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加強專業指導,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也都注意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倡導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引導幼兒園將《指南》精神與要求落實到幼兒園教育實踐之中。

  但在實際生活總,相當多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仍較嚴重。對此,教育部基礎二司副巡視員姜瑾認為,這背後有我國重視教育的文化土壤,有社會競爭加劇的家長焦慮,但根本問題還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造成的。教育部將建立學前教育評估體系和教育指南,指導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確保科學保教,同時要嚴格規範小學招生,嚴禁選拔性入學考試,小學不得超教學進度教學。

  (七)家長和幼兒園園長總體滿意學前教育

  抽樣調查表明,家長對五年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情況整體滿意度較高,達70%~90%左右,但存在比較明顯的省際差異。

  在“入園難”問題的緩解上,山東和江蘇家長更為滿意,四川和安徽則相對滿意度較低;在“入園貴”問題的緩解上,江蘇省家長滿意度最高,江西省的家長滿意度相對最低;在幼兒園教育品質方面,江蘇和山東的家長滿意度較高,江西省家長滿意度相對最低;對於幼兒園教師隊伍,江蘇、山東和陜西的家長較之江西、安徽和四川的滿意度普遍較高;在幼兒園服務距離及方式上,江蘇、山東和陜西的家長滿意度顯著高於江西、安徽和四川。

  幼兒園園長對五年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情況整體滿意度較高,平均為82.85%。其中,對上級教研部門的指導滿意度最高(95.1%),經費投入方面的滿意度為94.4%,教師進修為90.8%,辦園條件為87.8%,玩教具圖書投入為83.4%,滿意度最低的是教師編制、待遇、職稱等(45.6%)。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