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2日 星期天

財經 > 産經 > 農業 > 正文

字號:  

徐得力:新農人必須適應我國農業發展新趨勢

  • 發佈時間:2015-09-22 11:09:4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郝紅波  責任編輯:張少雷

  當前,中國農業正迎來一場産業融合,全面創新的深刻變革。中關村銳智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大學生新農商學院洞燭先機,把焦點放在了培育現代化新型農業人才上。近日,中國經濟網記者對中關村銳智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大學生新農商學院院長徐得力進行了專訪。

  改革大潮,帶來了的不僅是經濟的繁榮

  近年來,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的進程中。現代農業是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主要體現為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産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現代新型農民發展農業。

  “1978年的改革開放,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而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同時也讓數量超過2億的農民,離開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進城市,成為活躍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農民工。他們為我國城市建設和二、三産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了城市發展。但與此同時,也意味著農業勞動力減少了2億,而且減少的都是素質相對較高的農民。據有關部門統計,目前農村勞動力中,小學、初中文化程度佔農村勞動力70%以上,而且隨著農民外出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務農勞動力整體素質還在不斷下降。農村留守勞力主要以“3860部隊”(婦女、老人)為主,從事糧食生産的精壯勞力最少,經濟作物還能吸引少量年輕勞力。30歲以下的年輕勞力,除非同時有副業,基本沒有在家種糧的。農民對種植業生産過程中最常見的良種、化肥、農藥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僅有1/3左右“知道一些”,因此中國現代農業已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嚴峻的‘人才荒’。”在接受採訪時,徐得力院長深懷憂慮地説。

  新型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關鍵一環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能力為核心,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2014年底出臺的《全國農民教育培訓“十二五”發展規劃》也指出,要加快培養一大批適應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需要的高素質農民。可以説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政府,如何培養新型的現代農業人才已是我國農業能否實現突破式發展的重點和難點。

  “農業現代化最終取決於農民知識化,尤其是在我國農民已經處於老齡化的今天,亟須大力提高農民職業素養,加強職業化教育培訓,提高新型農民的綜合素質。“

  在談到為什麼要成立“中關村銳智大學生創業研究院大學生新農商學院”這個話題時,徐院長告訴記者,未來從事農業生産或經營的人,一定要具備現代化水準的文化知識和技能水準。勞動者是生産力構成中最具有活力的基礎要素,對農業增産增效的貢獻,佔有相當的比重。在農業生産經營過程中,先進的生産工具靠人去創造,先進的科學技術靠人去掌握,先進的管理經驗靠人去總結,先進的經營體制和運作機制靠人去應用。無論是增長方式的轉變,還是生産績效的提高,都是有高素質的人實現的。離開高素質的人,農業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從這個意義上説,我們要實現的農業現代化,是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所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知識和技能水準,既是農業現代化的目標,同時也是要實現目標的可靠保證。

  2013年12月最後的一天,一直鍾情於人才培養這一事業的徐得力,發起成立了中關村銳智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率先提出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創業,通過專業的培訓,讓大學生成為職業化農民的教育培訓者和農村新農業技術的引領者、新農業技術的管理者,並讓他們成為我國新農村發展中新型農業運營的新型農民主體。

  “我們研究院通過與高校技術資本與市場産業資本的融合,從理論的探索到實踐的實施,可以有效指導大學生創新與創業投資管理,幫助大學生確立創業信心,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進而達到激勵更多大學生勇於創業和成功創業的目的。研究院與普凡生資本、華奧六寶基金已創建了大學生創業基金,並以此聯合多家投融資金融機構組成了大學生創業金融服務平臺,我們借鑒國際專業的金融服務模式,本土化運作,為大學生創業項目快速成長提供:投融資培訓+投融資方案+金融顧問+股權配置+資本對接+項目運作資源一站式實體孵化服務平臺;以大手牽小手的模式促進大學生創業項目可持續發展。

  “市場經營運作和農業科技是新型農民主體必經的歷程。在這一歷程中,要解決從農民到商人再到企業家的成長問題;要解決從傳統農民向職業化農民的轉變問題。現代農業管理,要解決從家庭承包到現代化管理的過渡問題等。這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為了更好地做好‘新型農民’培養培育工作,我們在中關村銳智大學生創業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了大學生新農商學院,該院依託以色列艾森貝克農業公司引進國外先進的新農業技術,引導大學生到農村創業,培養培育大學生新農商成為職業化農民教育培訓的帶頭人,成為新農村發展中新農業技術的引領者和新農業技術的管理者,總之,成為新農村發展的主力軍。

  在徐院長看來,現代農業是一個能夠聯動一、二、三産業到現在四産,五産、再到六次産業革命的包容性大平臺,是一個能夠融合資本、資源、知識、人才的平臺。現代農業本質上講是基於食品安全和生態保護的綠色産業,這要求勞動者有良心,有良知,甘於做陽光下的産業,為民眾提供安全、放心、生態的産品。新農人必須有開闊的胸襟,有文化,有知識,有技術,有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支撐起現代農業這項完整、有機的系統工程。這涉及資金、成本、管理、人才、團隊、行銷、産品、推廣、策劃、規劃、建設施工等方方面面,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影響整個項目乃至企業的運營。

  從産業融合的角度來説,現代農業完全可以與旅遊、文化、養老、養生、創意、等多個産業相結合。新農人要具有戰略眼光,能從宏觀和全局把握正確方向,在行業發展現狀基礎上對項目定位、主題、走勢及前景做出準確判斷。

  採訪的最後,徐得力院長説:“新農人必須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新趨勢,構建多種類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尤其是重視發展各種形式的高科技農業即知識型農業,增強農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從而有效地形成農業與農村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互動機制,推進農業由粗放經營型向集約經營型轉變,從根本上消除粗放經營方式所帶來的資源浪費、效率低、環境污染等問題,逐步實現我國農業由非持續型發展模式向可持續發展模式轉變,走出一條中國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